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58215
大小:7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4
《赏识学生,工作如此精彩——读《赏识你的学生》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赏识学生,工作如此精彩一一读你的学生》有感《赏识每当我去拜读由孟繁华教授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就会让我浮躁的心,宁静许多。《赏识你的学生》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书中的一个个精彩而感人至深的案例像一轮又一轮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走向成功至关重要。一、赏识是真诚的鼓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2、。”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的翅膀。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因为我的价值要通过学生而实现,学生的成就就是我的成就。赏识学生,就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或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意义却十分重大,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记得前几天的一个中午,我遇到一位学生家长的告状:说是孩子在家从来不听他的话,你说让他上东,他偏偏往西。每次让他学习,都是又是吵,又是打的,结果写的字是毛毛草草应付家长。
3、让我好好教训他一顿,就因为我是他的班主任。家长还说,老师的话,孩子不仅爱听,而且还特别乐意去做。于是,我在下午放学的时候把这位同学叫到了办公室,悄悄的说道:“你上课爱回答问题,课下又关心集体爱劳动,老师非常喜欢你,你喜欢老师吗?”这位学生用力点点头说:“曹老师,我最喜欢上你的课了。”“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喜欢曹老师上课?”这位学生兴奋的说:“因为我每次回答问题,您您都竖起大拇指表扬我,字写的好了,还给我发小红花……”“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爱听妈妈的话,还处处和妈妈作对吗?”这位同学看了看我,欲言又止。我赶快说:“说吧,我们是好朋友,老师替你保密。”这位同学才慢吞吞的说:“妈妈就知道让
4、我写字、读书,可每次写字读书时妈妈从来不认真听,就知道和别人说话、打牌。写的好时,她也从来不表扬我,我学习不好时,妈妈就知道吵我、甚至打我,从来不耐心给我讲题。她越是吵我、打我,我越紧张越烦所以总是写错……”看到孩子,豆大的泪珠在眼里打转,一点一滴向着我倾吐他在家里的委屈。作为教师,自己平时不经意的点点滴滴便浮现在眼前:孩子回答问题说对了,一句你真棒;学生读书读错了,老师相信你能行,再试一次;字写好了,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书法家;打扫卫生时,你真是我们班的清洁小卫士……所有这些不经意的点点滴滴,是老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喜欢老师,听老师话的原因所在。赏识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
5、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我认为一个人,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正是因为有了,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才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二、赏识是有艺术的批评一句“不错,进步了”,一个简单的“优星”,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带给学生的却是无限的满足和快乐。我在收获教育的幸福时,又心生疑惑:赏识难道只要鼓励,不要批评了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是学生确实犯了错,教育该怎么继续?赏识是否还有“最美”可言?时常看到关于教育的刊物杂志等批评这样的现象:学生只要在课堂上回答一个简单
6、的问题,老师就大张旗鼓的赞扬,甚至在学生答非所问、错误百出时教师也言不由衷地称赞几句,一律面带微笑评价“好”、“不错”、“敢创新”、“有个性”等。这些做法非但不美,反而可以称之为“丑”。当我读到本书第五章一一就这样被你感动时,豁然开朗:体罚作弊学生的木板狠狠地拍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一个迟到的中年男子在课堂上表演起公鸡打鸣,一篇抄袭作文成了老师“无法拒绝的美”……学生在或温馨或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当,并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成为日后学习与生活中的警戒,赏识教育之美蕴含其中。由此可见,赏识需要鼓励表扬,同时也不排除批评乃至必要的惩戒,因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这些都应该是基本
7、的教育手段。没有批评和惩罚的赏识教育是不完整的,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但如何在赏识教育中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呢?这时,让我想到:我所教得班级就有一个学生,只要老师一提问题,他就第一时间举手,一站起来就断断续续,有时甚至令人啼笑皆非。课后,我总是和他重复地讲:“下次举手前,能否先认真思考清楚了?”他点点头。可是下次上课还是毫无改变。于是,我就见机行事,有时甚至假装没看到他高高举起的手。我的批评很温和,但却是无效的。看了《师恩浩荡》一文,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