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ID:30941933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_第1页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_第2页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_第3页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_第4页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付明霞四川工商学院摘要:该研究基于吴卫平等(2013)编制的跨文化能力评价量表,对四川两所本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其跨文化能力的相关因素。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分,通过SPSS19.0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跨文化能力水平一般,其中外国文化知识较为欠缺,跨文化交际的态度较好,本国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跨文化交际技能、意识四项均处于一般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跨文化能力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跨文化经历与其跨文化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关键词: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相关因素;作者简介:付明霞(19

2、86—),女,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外语教育,英语教学。收稿日期:2017-07-15基金: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工程类大学生跨文化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CWYH16-12)阶段研究成果Received:2017-07-15在“一带一路”、屮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成为经济发展必需。应时代要求,最新编制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并重,课程设置包含“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然而这只是将多年来教育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共识写进纲领性文件

3、中,但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成效始终没有定论,缺乏权威数据的支撑。其屮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跨文化能力评价手段。2013年吴卫平等基于Byram的跨文化能力模型结合我国实际研制岀一套针对中国学生的具有较高信效度的跨文化能力评价量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评价手段的问题。木研究旨在检验和利用该评价量表测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1跨文化能力概念在国内外大多数文献屮,跨文化能力(intcrculturalcompetence)与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turalcommunicativecomp

4、etence)被视为同一概念。跨文化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从Hymes(1972)提出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发展而来。跨文化能力是指在特定交际环境中,具有跨文化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意识,能进行有效、得体交际的能力(Chcn&Starosta,1996;Campinha-Bacotc,1998;Fantini2000;Dcardorff,2004;Lustig&Koester,2007)。对于跨文化能力的构成,Byram(1997)认为跨文化能力由态度(好奇心和开放心态)、知识(他国文化知识、本国文化知识)、阐释/关联技能(阐释其他文化

5、的符号和事件的能力)、发现/互动技能(跨文化交流技能、语言交际技能)、批评性文化意识(重视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自我意识)构成。在此基础上,以Byram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跨文化能力的四个维度,即知识维度、技能维度、态度维度和意识维度。另一些学者,iliBennett(1993从跨文化能力发展过程视角,将跨文化能力分为意识、知识和技能三个维度的发展,认为跨文化能力的发展是三个维度持续学习的过程;Deardorff(2004)则从跨文化交际中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提出金字塔式文化能力模式,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建立在个人跨文化态度和知识、技能之上,能在交际实践中进行有效、得

6、体沟通的能力。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基木认同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含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等能力维度。20世纪90年代跨文化能力概念引入国内,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热议。跨文化能力概念、构成、应用研究还处在介绍引入、初级实践阶段,创新较少。犬多数学者遵从西方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系统,对跨文化能力的定义及内涵虽有些许差异,但在跨文化能力构成方面普遍认同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维度不可或缺(贾玉新,1997;杨盈、庄恩平2007;张卫东、杨莉,2012)。明确跨文化能力的定义及构成以便更好地培养、评估该项能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3年间国内发表的关于跨文化能力研究中,以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文章最多,

7、约占80%以上,但关于评估标准的研究较少,仅吴卫平等(2013)、钟华等(2013)、沈鞠明等(2015)经过测评研制岀信效度较高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量表,这些量表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及推广应用。吴卫平等(2013)、钟华等(2013)均基于Byram的跨文化能力模型及相关理论,而前者在分值计算中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出各维度权重,使量表分值更加科学全面地体现被试的跨文化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