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ID:30824688

大小:110.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3

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_第1页
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_第2页
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_第3页
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_第4页
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案例圆锥曲线定义的简单运用临河三中高一数学组洪玉霞2012年12月5日锥曲线定义的简单运用洪玉霞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人教版)高二(上),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复习课)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我认为有必要再一次回到定义,熟悉“利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这一重要的解题策略.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与以往的学生比较,这届学生的特点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强,思维敏捷,敢于在课堂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但计算能力较差,字母

2、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三、设计思想在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波利亚的一般解题方法处理习题,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点评,强调“双主作用”的发挥.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1.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

3、、科学性和批判性,提高空间想象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及联想、类比、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方法.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勇于探索、发现、创新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学难点: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六、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⑴已知A(-2,0),B(2,0)动点M满足

4、MA

5、+

6、MB

7、=2,则点M的轨迹是()o(A)椭圆(B)双曲线(C)

8、线段(D)不存在(2)已知动点MJx,y)满足J(x-l)2+(y_2)2=

9、3x+4yI,则点M的轨迹是()o(A)椭(B)双曲线(C)抛物线(D)两条相交直线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实轴长为(-)理解定义、解决问题例2(1)已知动A过定圆B:x2+y2+6x-7=0的圆心,x2+y2-6x-91=0相内切,求ZkABC面积的最大值。(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求IPAI+^IAB啲最小值。(3)在(2)的条件下求PAl+lAB的最小值。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辨析。(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练习:设点Q是圆C:(x+l

10、)2+y2=25±动点,点A(1,0)是引申:若将点力移到园锥曲线的定义1.锥曲线的第一定义(二)2.锥曲线的统一定义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交于点M,求点於的轨迹方程。Q外,点〃的轨迹会是什么?【知识链接】1.双曲线^-^=1的两焦点为珀、F2,P为曲线上一点,若P到169左焦点尺的距离为12,求P到右准线的距离。2.P为等轴双曲线*_丿2“上一点,弘卩2为两焦点,0为双曲线的中心,求号語的取值范围。1.在抛物线/=2Px±有一点A(4,m),A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点A的坐标。2.(1)已知点F是椭

11、圆—+=i的右焦点,M是这椭圆上的动点,259A(2,2)是一个定点,求

12、MA

13、+

14、MF

15、的最小值。(2)已知A(11,3)为一定点,F为双曲线=1的右焦点,M2927在双曲线右支上移动,当IAMI+丄IMFI最小时,求M点的坐标。2(3)已知点P(-2,3)及焦点为F的抛物线丿=兰,在抛物线8上求一点M,使

16、PM

17、+

18、FM

19、最小。七、教学反思本课将借助于“POWERPOINT课件”,利用两个例题及其引申,通过一题多变,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及对猜测结果的检测研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科学性、批判性,“电脑多媒体课件”的介入,将使全体学生参与活

20、动成为可能,使原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节省了板演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自悟、自练、自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课件”与探究合作式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高一数学组洪玉霞2012年12月5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