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研究

“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研究

ID:30770450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3

“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研究_第1页
“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研究_第2页
“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研究_第3页
“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研究_第4页
“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研究摘要:“A是B之父”?[喻在汉语中使用广泛,它蕴含着丰富的隐喻内涵。文章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收集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A是B之父”隐喻表达的语料,将汉语屮“A是BZ父”隐喻分成三种类型,从词源、认知、文化等角度探讨该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以及其背后的认知理据。研究表明:该结构的每种类型都有其特有的认知理据。关键词:“A是B之父”隐喻认知理据一、引言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或者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2012)o人际间的相互称呼语(也叫称谓语)(addressingterms)是日常

2、交往屮最经常发生的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语音符号,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综合体现,暗含着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的积淀(赵亮,2003)。“A是B之父”(本文的“A是B之父”结构也包含“A被称为/誉为B之父”“为……之父”)隐喻是涉及称谓语的隐喻结构之一,其运用相当广泛。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包括目标域A的选择规律,“B之父”与AZ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二、“A是B之父”隐喻的分类本文的语料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由于该语料库不是专门的隐喻语

3、料库,本研究首先通过人工将“A是B之父”结构中的隐喻结构识别出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隐喻识别的误差,确保语料的权威性,研究人员交互对英进行了识别。从该语料库中,我们发现“A是B之父”的语料总数达到1486项,其中常规意义,即A与BZ间在生物学、社会学或法律上存在父子关系,共计312项。然后,根据剩余的1174项隐喻表达中目标域的特性将其分为人物类、事物类以及抽象概念类等3种目标域类型;最后,对“A是B之父”隐喻的目标域进行分析和阐释。为了就“A是B之父”隐喻中的映射关系进行探讨,我们从语料库中搜集出所有具有典型代表的语料进行分析。A.人物类(1)被称为“美国金融之父”的汉密

4、尔顿继承了莫里(2)同时诞生。社会学Z父一一孔德创立第一社会理B.事物类(3)祖;天地者,万物之父;帝王者,三才之主。然(4)金沙泉水比作为茶之父,把阳羡茶比之为了女,(5)祁连山是河西大地之父,它那宽阔雄厚的山体是(6)为“王国一切栗树之父”的那棵印度栗树,正是(7)峰,被誉为“万山之父”。乔戈里峰山区气候多(8)昆仑山号称“国山之祖,冰山Z父”,长江黄河C.抽象概念类(9)牢。权力是真相之父,说权力就是真相也行(10)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二者的“离异”,是(11)副官说,战争是万物之父。“每一代人都要经历从这些例子中,不难发现,它们结构相似,内涵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5、本文在前人对称谓语隐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A是B之父”隐喻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发展称谓语隐喻研究。三、“A是B之父”隐喻的认知构建“A是B之父”隐喻是从具体隐喻表达中抽象出来的结构,在日常运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结构是借用称谓语中“父亲”的概念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來理解和体验其他概念。这是属于不同概念系统的跨认知域映射(李文中,2015;孙毅,2013)o冃标域A和BZ间彼此关联,它们Z间存在某种“父子”或者“父女”关系,而这种“父子”或者“父女”关系与生物学、社会学、法律学上的“父子”关系是有所区别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概念隐喻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始源域和

6、一个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示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蓝纯,2005)o从始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是系统的,且是受“恒定原则”(InvariancePrinciple)制约的。该原则的内容是“隐喻映射以一种与目标域的内在结构相吻合的方式保留了始源域的意向图示结构”(Lakoff,1993)。因此,在运用“A是B之父”概念隐喻时,人们通常将“父亲”这一形象的相貌、神态、情感等特征投射到目标域A当中,也就是说,“父亲”这一概念的文化、社会、认知背景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目标域A的选择。表一显示,“A是B之父”的隐喻意义中,目标域为人物的种类占据了75.8%,而事物类和

7、抽象概念类分别占总数的2.6%和0.6%。下面将探讨不同类型“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一)目标域为人物类生物学上,子女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Y染色体是严格的父子相传的基因组片段,Y染色体上稳定的SNP突变可以永远在父系后代中流传,可以构建可靠的父系基因谱系。社会学上,父亲代表了养育与教养子女成长的男性;法律上,男性也可以经由合法的渠道,领养子女,或与有子女的女性结婚,进而成为该子女的法定父亲。在例(1)和例(2)中,英隐喻的结构分别为“汉密尔顿是美国金融之父”和“孔德是社会学之父”。在这两个例子当中,他们的目标域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