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课堂导学: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导学三点剖析一、事件相互独立性的判断【例1】一个家庭中有若干个小孩,假定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等可能的,令A={—个家庭屮有男孩、又有女孩}B={—个家庭中最多有一个女孩}对下述两种情形,讨论A与B的独立性:(1)家庭中有两个小孩;(2)家庭中有三个小孩.解析:(1)有两个小孩的家庭,这时样木空间为:Q={(男,男),(男,女),(女,男),(女,女)}它有4个基木事件,由等可能性知概率各为丄,这时4A={(男,女),(女,男)}B={(男,男),(男,女),(女,男)}AB={(男,女),(女,男)}…13于是P(A)=-,P(B)=-,24P(AB)=-,由此知2P(AB)
2、工P(A)P(B)所以事件A、B不相互独立.(2)冇三个小孩的家庭,样木空间为:{C男,男,男),(男,男,女),(男,女,男),(女,男,男),(男,女,女),(衣:,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由等可能性知这8个基本事件的概率均为18,这时A屮含有6个基本事件B中含有4个基本事件AB中含有3个基本事件…63413于是P(A)=-=-,P(B)=-=-,P(AB)=-84828AP(AB)=P(A)P(B)成立从而事件A和B是相互独立的.二、相互独立事件概率的计算【例2】甲、乙两人各进行1次射击,如果两人击中目标的概率都是0.6,求:(1)两人都击中目标的概
3、率;(2)其中恰有1人击中目标的概率;(3)至少有1人击中冃标的概率;(4)至多有1人击中目标的概率.解析:设甲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A,乙射击1次击小冃标为事件B.因为甲是否击中对乙击中的概率没有影响,乙是后击中,对甲击中的概率也没有影响,所以,A与B是相互独立事件依题意,有P(A)=P(B)=0.6.(1)两人各射击1次,都击中冃标,是A与B同时发生,・•・P(AB)=P(A)P(B)=0.6x0.6=0.36.(2)恰有1兰中目标A?含义为:甲中乙不中或甲不中乙中,即事件A•万发生或兔・B发生,由于上射击1次瓜・B和A•用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灭严与丫用是互斥事件.・・
4、・P(AB)+P(AB)=P(A)P(B)+P(A)P(B)=0.6x(1-0.6)+(1-0.6)x0.6=0.4&(3)两人各射击1次,至少有1人击中目标,即AB,或AB,或AB,由于各射击1次,所以它们是不可能同时发生,为互斥事件.所以,至少冇]人世目标的概率是:p(ab)+p(aB)+p(Ab)=P(A)P(B)+P(A)P(B)+P(A)P(B)=0.6x0.6+0.6x(1-0.6)+(1-0.6)x0.6=0.84.(4)两人各射击1次,至多有1人击中目标,这一事件,包含两人都没击中冃标,或甲击中乙不中,或甲不中乙屮,即事件或A•申发半,或灭・B发牛.由于甲、乙
5、两人各射击1次,所以AB,AB,入・B不可能同时发生,是互斥事件,依互斥事件生的坯予计警式,得:P(AB)+P(A・3)+P(AB)=P(A)P(B)+P(A)P(B)+P(A)P(B)=(1-0.6)(1-0.6)+0.6(1-0.6)+(1-0.6)0.6=0.64三、正确应分“相互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例3】某家庭电话在家中冇人时,打来的电话响笫1声被接的概率为0.1,响第2声被接的概率为0.3,响第3声时被接的概率为0.4,响第4声时被接的概率为0.1,那么电话在前4声内被接的概率是多少?错解:由题意知:电话在前4声内被接的概率是P=0」x0.3x0.4x0」=0.0
6、012.剖析:错将互斥事件看成相互独事件同时发生事件.电话在第i声被接和电话在第j声被接(iMj且订0{1,2,3,4})是互斥事件.正解:P=0.1+03+0.4+0.1=0.9.温馨提示在求解概率问题时,有很多同学因分不清“互斥"与“相互独立”这两个概念而发生计算错误.两个事件互斥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牛.的概率没有影响,从字面意义上看,两个概念容易区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屮却容易产牛错课,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切实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看清到底是互斥事件还是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问题.各个击破【类题演练1】(掷币问题
7、)投若干枚硬币,令A={既出现正面,乂出现反面},B={最多出现一次反面},对于下述两种情况,讨论事件A与B的独立性:(1)投两枚硬币;(2)投三枚硬币.解析:(1)投两枚硬币,样本空间为Q={(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它有4个基木事件,由等可能性知每个基木事件的概率均为占.这吋A={(正,反),(反,正)},B={(正,正),(正,反),(反,正)},AB={(正,反),(反,正)},于是P(A)=-,P(B)=-,P(AB)=-,因此P(AB#P(A)P(B).242故事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