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ID:30654329

大小:17.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2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_第1页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_第2页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_第3页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按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宣教,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末,用汉米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结果两组HAMD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关键词】健康教育;抑郁症;个体化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

2、fhealtheducationondepressionEightydepression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rialgroupandcontrolgroupbylayeredtimesequenceofadmissiontothehospital.Thetrialgroupwastreatedwithindividualhealtheducation,andthecontrolgroupwithroutinenursingeducation.AllthepatientswereassessedwithHamiltonDepressionScale(H

3、AMD)respectivelybeforeandafter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totalscoreofHAMDaftertreatmentbetweenthetwogroups(P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变化

4、表1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说明药物治疗加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或常规护理宣教对抑郁症均有明显疗效,但两组相比观察组在经过以人为本的系统的健康教育4周后,HAMD总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恢复比常规的护理宣教更有效。  3讨论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围绕疾病相关知识,通过口头宣教及书面资料做好入院指导,侧重于疾病的共性问题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

5、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是护理人员的单向灌输,患者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缺乏个性化、人性化和护患互动性,不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效果相对较差[3],而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由护患共同参与,注重个体化和人性化,注重到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感受和需求,采用适合于个体需求的教育形式;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流于形式,采用形象教育法,使之通俗易懂、易掌握。例如:观察组中有5例患者为再次入院者,他们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知识的需求显得特别迫切,为此,工作人员将预防病情复发的知识做成小卡片发给患者,要求其完全掌握,并且抽时间提问,使之牢固记忆。观察组中有6例患者对服药产生的口干、便秘而心烦、恐慌,忐忑不安,我们及

6、时向他们讲解了服药注意事项,嘱其适量劳动,多吃水果,进食高纤维素饮食等应对措施,及时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服药,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尊重、体谅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积极地向患者传递正性的信息,表示对患者的关心,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树立对生活的希望。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调动患者情绪,阻断负向的思考;指导患者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明确坚持用药,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锻炼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如何面对和恰当处理现实环

7、境中发生的各种应激源的应对技巧。并且建立监督、评价体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XX:75-88.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J].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4-205.  [3]李玉华,李秀丽,刑丽,等.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XX,38:227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