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17992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小议数学课堂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议数学课堂讨论 摘要:数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起到了导演的作用,课堂讨论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课堂讨论很有必要,科学地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并有效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讨论;组织;数形结合 一、数学课堂讨论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必须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更广阔的范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到改变学生
2、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这一点,除了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在教法上注重课内和课外、教与学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讨论作为数学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营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它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尤其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探究和获取知识,真正提高学习能力,发挥着毋庸置疑的关键作用。5 组织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问题,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而且
3、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当堂测试效果,不管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堂讨论。因为,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一旦把课堂讨论当作学习活动的主阵地,真正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求知热情及展现自己的愿望才会不断加强,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也就必然大大提高。组织课堂讨论是适应考试改革和落实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课堂讨论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1.明确问题的目的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明确的研究任务,使讨论有方向,有价值,切忌讨论问题太
4、大、太空、太简单。 例如,一轮船在港口A测得小岛S在北偏东75°方向,向正东航行至灯塔B,在B处发现小岛S在东北方向,若港口A距离小岛S为200海里,求港口A与灯塔B的距离。 在教学这道例题时,问题一出,学生纷纷根据方为角画图,画完图,却不知该如何解问题,此题的解决方法由于有悖于以前常用的方法,学生感到有难度,此时笔者抓住时机出了下面4个小问题让他们讨论,再全班学生进一步交流:(1)图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三角形?(2)解斜三角形的方法是什么?(3)在这个斜三角形中总共可作几条高?(4)作哪条高构造的直角三角形可顺利准确地求出AB的长?一出现上
5、面四个问题,学生兴奋异常,思维活跃,画的画,算的算,议的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讨论、交流,教师作为参与者,也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最后学生终于惊喜地发现:过点B5向AS作垂线和过点S向AB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都因为无法准确地求解而宣告失败,只有过点A向SB所在的直线作垂线才能顺利求解,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形结合容易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的根本,且能使问题得以简化,比如行程问题画图就能很好的解决相遇问题,学生看到图形就能很快地列出方程。 2.问题难易适当要讨论的问题太难,学生
6、会望而生畏、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易,三言两语就可解决,便失去了讨论价值,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注意难易适中,采取“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这既有助于唤起学生讨论的欲望,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三、有效地科学组织课堂讨论 1、科学地分组讨论讨论从理论上来看一般是以四人为一小组最佳,因为四人小组可变成两人一对,能最大范围实现学生的互动,一对学生讨论完后可以及时与组内的另一对学生交流结果;一旦小组人数超过四个学生们就难以应付,而且小组规模越大,个别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但在实际教学中班级规模、教室大小和设
7、备多少等等都会影响分组情况,所以一般以6人为一小组。此外,小组形成后最好保持一段时间,有很多教师曾很成功地让小组持续了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这使学生有时间去学习怎样与他人共同工作,有利于培养成员间的默契,经过探索建立更积极的相互依赖,进而研究更深入的项目,并让他们在学习中结下深厚的友谊。。但若在合作期间出现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及时协调,为每次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5 2、小组讨论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师要有有高度的责任心,无责任心就会出现:仅让学生讨论,对讨论时的情况不闻不问;对不讨论的学生不积极予以引导;对捣乱学生不
8、加以及时制止,课堂讨论效果就会低下。另一方面,教师自己对讨论的问题都似懂非懂,难以自圆其说,遇到伶牙俐齿的学生便乱了阵脚,应付两句便匆匆收场。教师要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