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49412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4
《小议成功的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议成功的数学课堂 小议成功的数学课堂 文/田辉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合、引导者,教师如果发挥好组织及引导工作,学生能高兴听你的指挥,乐于与你配合,那么效果真的很好。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改进 最近我们几个数学教师聊天,就最近考试的成绩进行小结,大家发现“老的考不过小的,男的考不过女的,做题水平高的考不过一般的”,大家只是开玩笑,事后,我认真思考了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老的考不过小的”主要是课堂中,有些老教师的课堂吸引力不够,另外,对学生的关注
2、不够。“男的考不过女的”,主要原因是男教师不如女教师那么吸引人,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男教师过于注重思想及方法,但是细节关注太少。“做题水平高的考不过一般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关注学生的承受力,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就像是自己有100,全讲给了学生,而学生只是接受了20,另一个教师有80,把自己的80%讲给学生,学生接受了90%。 好了,知道了道理,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某些方面改进呢?我下面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家可能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
3、话,进入高中后,数学的课堂变了,有十本左右的书要学,教师很怕学生书本上的内容没有掌握,在课堂上一直讲,凡是经常听课的教师都很清楚,我们教师在听别的数学教师讲课,普遍感觉很累,道理是每个课堂的关注力是有限的,基本上没有学生能一节课一直在认真听你讲,所以许多教师老说的一句话是:“这个题我都讲过好多遍了,你怎么还不会?”这就好理解了,那么该怎么做呢? 1.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课堂上是个组织者、合、引导者,教师如果发挥好组织及引导工作,学生便高兴听你的指挥,乐于与你配合,那么就
4、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我个人认为,现在数学教师的综合素养除对本学科的内容有研究外,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具备一点心理学的知识,能及时应用到课堂上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问题的发现者,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不要一味把一道题讲出正确答案,可以让学生谈解题思路,然后让个别学生扮演,对他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这样尝试久了,我们的课堂就会有许多的学生愿意参与。 (2)具备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 “方向错了,停下了就是前进”(解题思
5、路出问题时如是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局部和整体思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相等是相对的,很少存在的,不等是绝对的,普遍存在的”(不等式条件的理解),“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遇到难题时的心态)…… 教师适时地在课堂上,利用其他的个别小过门,让学生得到愉悦的同时,得到大脑的暂时休息,那么我们下面再讲,学生也能重新认真听讲了。 2.尊重学生,让他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比如,讲选修4-5的不等式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先看书(初中也讲过,可以看懂),
6、然后可以让学生举实例:“两个学生一个高一个低,同时站在教室的地面上,高低显然,同时站到讲台上,高低情况不变,同时从讲台下来,高低情况不变。”如果让学生自己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就能成功地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就会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自己学习知识的渴望。 二、改进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大家可以看看右面这个学习金字塔(表中的数据是学生在每种学习指导方法下,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传统教学中,我们可做到基本上是金字塔的最上面四层,也就意味着学生能最多保持30%,而
7、新课堂教与学方式下则可以达到90%,那么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1.加大讨论活动 这项活动尤其在高中的一二年级很适用,比如,在讲立体几何时,让学生做出一些模具,然后让学生观察多面体的结构特点进行讨论,形成一些看法,这比我们拿着书本讲解是不是效果好很多呢? 2.实践练习,加强精细化练习的力度 许多人很惊讶于巴西足球球星的涌现(济科、罗马尼奥、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实际上如果仔细研究后会发现,巴西球员特别钟爱于室内5人足球,他们的球比正规比赛用球小,重量比比赛用球大,场地
8、比比赛场地小,人数比比赛地用球少,每人触球次数比正规比赛多很多,配合比正规比赛多很多,好了,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使用一些原理呢? (1)高一高二的课堂让考试常态化 每节课结束留适当时间,让学生做课堂小测验(几道小选择题,紧扣课堂内容),让学生填涂在机读卡上,然后教师用机子读后,统计出每道题的相关数据(比如有些题的准确率),对于错的比较多的题在下节课及时讲解。如果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效果一定比学生使用现成的辅导资料效果好。 (2)增加学生板演的机会 学生在大家面前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