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因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人格因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ID:30606365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1

人格因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_第1页
人格因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_第2页
人格因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_第3页
人格因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_第4页
人格因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格因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格因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目的:对抑郁的易感性人格――人格维度与人格特质进行综述,找出对抑郁更具有针对性的人格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及干预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通过关键词“抑郁”、“人格”、“神经质”、“完美主义”、“述情障碍”查阅1980―2012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结果:人格维度或是人格特质都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因素既是抑郁的易感性因素,又对抑郁的干预与治疗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结论:人格维度是高阶人格,属于型的水平,比特质更加概括,范围更广;特质属于低阶人格,被包括在维度的水平内。对进一步开展

2、抑郁有关的大学生抑郁的相关干预与辅导更具有针对价值。  [关键词]抑郁人格神经质完美主义述情障碍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35-02  抑郁是一种较常见的消极情绪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较常出现。长期存在的抑郁倾向,会影响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生活积极性,严重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自身发展。杜召云等使用Beck7抑郁问卷(BDI)调查了两所大学的1597名在校大学生,发现有42.1%的大学生有中轻度抑郁,而刘宇宁等的调查中,50.3%的大学生有抑郁症状。同时,人们也注意到

3、,对于某些人来说,即使承受巨大的压力与痛苦,他们并不一定会抑郁,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很小的刺激就会使他们表现出各种抑郁症状,甚至患上抑郁症。究竟是怎样的特质使得他们在压力面前容易抑郁呢?  由于人格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备受关注,这种与外界压力交互作用使得个体更容易罹患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个体稳定的人格特征被称为人格易感性。西方的研究主要围绕神经质、依赖和自我批评、社会性依赖与自主及完美主义等人格因素展开,其中述情障碍作为一种相对稳定且独立于抑郁的一种人格特质一直是不少研究者的关注焦点。对于抑郁易感性人格因素的研究中又将人格因素分为

4、人格维度与人格特质两个方面,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维度属于型的水平,比特质更加概括,范围更广;而特质被包括在维度的水平内。维度是高阶人格,而特质属于低阶人格。研究显示,高阶人格维度和低阶人格特质与抑郁均有高相关。与抑郁有关的高阶人格维度研究较多的有神经质、外倾性;与抑郁有关的低阶人格特质主要有依赖性、自我批评、述情障碍、完美主义等。  本文将从抑郁的易感性人格――人格维度与人格特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人格维度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艾森克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内外倾(E维度)、神经质(N维度)和精神质(P维度)三种维度,其中

5、与抑郁关系研究较多的是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  (一)神经质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  神经质是抑郁的一种易感性人格因素,Chan7SWY等人的研究发现神经质(N分)评分低者不易产生抑郁,评分高者则相反,另有研究发现抑郁症组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P、N分明显高于正常组,E分显着低于正常组。IanP等人在临床样本抑郁症患者与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组的N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神经质与抑郁呈显著高相关。LamD.等人对109名单相抑郁障碍门诊患者进行神经质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一定的抑郁冗思与抑郁严重水平、绝望、错

6、误归因及功能性失调存在高相关,神经质对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国内很多学者也开展了神经质与抑郁之间的研究,黄敏儿、郭德俊对170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以检验人格特质对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神经质组有较多的负性情绪,如悲伤、恐惧、愤怒、厌恶、内疚、羞愧等,感受较少的快乐与兴趣等正情绪。对抑郁症患者的追踪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如姚树桥、罗英姿等人对659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神经质能有效预测抑郁症状的变化,是抑郁症状的易感因素,神经质得分较高的个体更易出现抑郁情绪。  (二)外倾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7  有研

7、究发现,高外倾性与抑郁及其它心理疾病发生率少有关。黄敏儿等人研究结果显示,外倾组体验到较多的快乐,内倾组体验到较多的悲伤、内疚、羞愧与自我敌意。高外倾的正情绪增强型调节多,正情绪也多。陈璨、高镇松等人对36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共病组)与33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分别进行评定,并与30名正常人(正常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共病组和抑郁症组的EPQ-N、L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EPQ-E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抑郁症与抑郁/焦虑共病患者都具有神经质、低外倾性和过度掩饰的人格特征。但外倾性与抑

8、郁症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如Kendler、KS等人对弗吉尼亚的1733对女双胞胎进行间隔15个月的追踪研究,对神经质和外倾性进行两次评估访谈,15个月后再次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外倾性与抑郁症的发病或复发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对这些互相矛盾的研究结果,有人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