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

ID:13136815

大小:20.7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0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_第1页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_第2页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_第3页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_第4页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一、引言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是指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评价。它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特征有关的变量,很多人格特征明显地与主观幸福感有关。例如,乐观、自尊、归因方式等都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关。Costa和McCrae(1980)通过对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总结认为,主观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依赖人格,人格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感,因此,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观幸福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和预测指标。二、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主观幸福感的产生是一种整合的过程,是由人格特质、生活事件

2、、认知因素等因素所整合所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在外界的环境刺激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我们在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是一种内在的比较过程,这时我们会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而处于不同领域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满意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因而没有一个客观的比较标准,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幸福感体验。当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或者是目标得以实现就会产生幸福感。如果需要或者目标过高,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就会出现较大的差距,这样会使人缺乏信心而失去继续奋斗的勇气;如果需要或者目标过低就会使人产生轻敌的心理,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不会产生幸福感。四、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外部因素

3、的影响,但研究发现如性别、年龄等外部因素只能解释SWB变化很少部分。许多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因素如个人气质特点、认知方式等对SWB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格因素和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主观幸福感的实质就是个体的主观积极体验,它更多依赖于个体自身所设定的标准,人格因素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最核心的因素。①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很多复杂的关系。与SWB有关的特质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外倾和神经质。Costa和McCraer的研究发现,社会性、充满活力等特质产生积极情感,而焦虑、担心等特质则产生消极情感。这两组特质分别构成成了外倾性和神经质。Wat

4、son和Clark指出,具有外向性和神经质人格特征的人,分别具有体验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的天生敏感性[2]。外向型与神经症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外向型分数与幸福感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高,内向不稳定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低。另外,许多国内研究也证明了,外向性与积极情感、满意度相关,而神经质与消极情感相关。唐洁和孟宪璋(2002)的研究也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外向性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这些研究都表明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在当代心理学研究中,比较受关注的就是大三人格和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艾森克对人

5、格的分类,即从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倾向三个维度来研究人格与幸福感。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表明,外向性与积极情感、满意度有关,神经质与消极情感有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能够降低幸福感。Costar和McCrae根据现代“大五”(BigFive)人格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外向性、一致性、自觉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五种特质。并调查得出外向性与积极情感显著相关,能够提高幸福感,神经质与消极情感显著相关能够降低幸福感。此外还有大七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以中国“大七”人格结构为基础探讨人格结构中的七大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2]黄立清、邢占军:《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

6、005年版,第29~33页。①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的相关研究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对自我的积极情感体验。对于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进行了研究。张雯等[15]、陈丽娜等[16]的研究等都得到相同的结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自尊越高的人体验到的幸福越多,自尊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此外,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在各种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变量中,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最高。Campbell和Diener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指出,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维度的相关程度最高。高的自尊可以使其获得更高的总体主观幸福感体验,具体表现为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更多的积

7、极情感,更少的消极情感。个体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高自尊的个体有着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自尊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很强的预测功能。[1]DienerE.SubjectiveWell-Being.PsychologyBulletin[J].1984,95(3):524-575.[15]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61-62.[16]陈丽娜,张建新.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