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例说“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ID:3060633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例说“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_第1页
例说“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_第2页
例说“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_第3页
例说“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_第4页
例说“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说“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说“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高中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课堂应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才能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充满无穷的生机。  关键词:数学课堂;课改;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

2、14)19-0098-02  生成式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根据课前预设,创设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探讨、讨论、交流、质疑与反思,在问题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在预设前提下新的学习目标的生成  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下,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困惑。这些新问题实际上指向不同的目标群。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目标,并将此作为教学进一步开展的契机。  二、认知结构的生成5  在数学教

3、学活动中,学生与教材、教师产生交互作用中,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联想、猜测等合情推理的方法,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固定点与新知识的异同点能清晰地辨别,促进学生的正迁移和新的认知结构的生成。如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问题:(1)有一位地主老来得子,异常高兴,他决定从小儿子一岁开始直到10岁,每逢生日送给儿子一个红包,第一年包一枚金币,第二年两枚,以后每年所包金币数是前一年的2倍。还不到一年,地主又改变了主意,他决定每年给小儿子的金币数变为原来的两倍,请问他需要把已经准备好的10个红

4、包全部重新包过吗?为什么?地主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金币?比原计划多多少?(2)你能将解决上述问题的算法推广,求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吗?试试看,把你得到的结论写下来。师生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思考、实践,通过比较两个数列:1,21■,22■,…,28,29■;21,22,23■,…,29,210。发现两个数列“错位相等”,为求“比原计划多多少?”,将两个数列相减,从而“发现”错位相减法,然后,从特殊到一般,将此解法推广到一般情况,得出前n项和公式。这一过程与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的“再创造”的教育思想是一致

5、的。得出前n项和公式之后,教师将前n项和公式板书于黑板中心位置,进一步探究由上述过程得到S■时,需对q分q=1和q≠1讨论的原因。学生参与新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究,就能灵活应用“错位相减法”解决一类特殊数列求和问题,并可有效地避免忽视特例而产生的疏漏。  三、学习内容的生成5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应自始至终留心捕捉和筛选这些鲜活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并有意识地设计给学生去剖析,正本清源,巧用错误资源以促进生成,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反思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悟和反思。如在《概率》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

6、个问题:抛掷一个均匀的正方体玩具(各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事件A表示“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奇数”,事件B表示“朝上一面的数字不超过3”,求P(A+B)。很多学生是这样求解的:因为P(A)=■=■,P(B)=■=■,所以P(A+B)=P(A)+P(B)=■+■=1。但是这种解法很快遭到不少学生的质疑,学生提出A+B不是必然事件。经过学生的交流、探求、争执、讨论,发现事件A,B不是互斥事件,所以不能使用事件和的概率公式。正确的求解是将A+B分成出现“1,2,3”和“5”这两个互斥事件,记出现“1,2,3”为事件C,出现“5”

7、为事件D,则事件C,D两事件互斥,所以P(A+B)=P(C+D)=P(C)+P(D)=P(C)+P(D)=■+■=■,在探索纠错的过程中,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四、数学能力的生成  创设合情推理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数学概念,探索数学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策略。在探索概念的过程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如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ABC中,■=■■,DE∥BC,且与边AC相关于点E,△ABC的中线AM与DE相

8、交于点N,设■=■,■=■,用■,■表示向量■,■,5■,■,■  问题1:你认为还能用向量■,■表示哪些向量?问题2:从上述解答中不难发现,图中所有的向量都可用不共线的向量■,■表示,那么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是否都能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