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6787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浅议小学阶段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小学阶段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强调感悟,古人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的感悟经验,其核心就是重读、重思。读,既是手段,也是过程;思,既是目的,也是结果。所以古人才会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便是读与思的最好体现。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同样重视和强调的阅读能力就是同古人一样,其核心同样是重读、重思的。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各个阶段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它还可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
2、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而所谓“有感情地朗读”,就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纵观课改十年之后的阅读教学,大部分教师对课标理解不透,没有螺旋上升的情势。将三个阶段目标混为一谈,特别是过于要求低年级的学生“有感情”4 地读文,提出了与学生年龄很不相称的过高的目标要求,结果程少数语感好的同学能够按老师要求的声情并茂地朗读以外,其他大部分学生都
3、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对朗读课文产生了畏惧,失去了学习兴趣,成为以后形成能力的绊脚石。鉴于此种现象,要使教育教学中朗读指导切实有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切实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而非只重有感情,为此,阅读教学具体目标如下定位 (一)放低门槛,重在兴趣 儿童开始学习朗读时,门槛不宜过高,能够对朗读有兴趣,能够借助工具书、生字表将课文正确、流利的用普通话去读出来,就很好了。兴趣,是学习最初的动力,也是永远的动力。一开始就让他们失去了兴趣,就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 在具体语境中识字、识词,这是做好朗读工作的第一步。是起步
4、阶段,字还没有认清楚,还没认识几个,还不能认正确,就要求学生去有感情的读文,是勉为其难。操之过急,只能损伤学生的朗读兴趣。 第二学段的目标定位于“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读文的要求都放开。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去自由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几幅图画或几个问题,去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学生会很有兴趣,才能乐于朗读,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二)放缓坡度,夯实基础 朗读是一种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诸多能力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能力,因其所具备的艺术性而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朗读还与学生心理发展机制、
5、知识积累有关,还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在入门培养阶段,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降低门槛,放缓坡度、循序渐进。夯实基础,才能有利于今后的发展。4 还有,朗读的基本能力。三个学段的要求逐步提高,发展台阶平缓。从新课标的词语表述就可以看出,从“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各个学段对朗读要求各有侧重,第一学段应从“指导’入手,体现朗读起步教学的特征,应紧扣指导,重引领示范,使学生“入门”;第二学段在低年级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在“入门得法”之后加以
6、巩固,逐步形成习惯,具备能力;第三学段则应具备“自能读书”,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而上升到“有创意地读”。而对这些目标要求的设计,应深入领会,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特别注意不要提高阶段目标,增加学生的难度和负担。 (三)解放心灵,激发创造 在降低门槛,放缓坡度的同时,为了降低起始阶段学习的难度,课程标准在设计阅读教学序列时,还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的自由发展留出空间,解放学生的心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有效的指导 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主
7、阅读中就有思维的培养,就有情感的熏陶,就有创新的火花,就有智慧的生成,就有语感的积淀。在保证正确流利的朗读之后达到“读进去”、“读出来”这样才是有效的阅读。可是,如何才能达到如此境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讲过,读书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口到。朱熹也十分强调“熟读”与“精思”4结合。具体到操作层面上,要引导学生读进文本,可概括为四个词语“理解、体验、反思、移情”。朗读指导如能做到以上几点,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才是有效朗读。 三、关注评价在朗读指导中的调控作用 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及时准确的评价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当然,这里所指的评价并非
8、“装饰品”类的一味夸奖,而是随教学环节生成的具有指导、矫正、激励等功能性评价。例如:在刚才的教学片段中,生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