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5868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31
《“三讲三不讲”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讲三不讲”原则 教师教龄与上课讲话多少有密切关系。记得初上讲台时,备好一节课,常常二十分钟左右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不知干什么,讲课过程中为了缓解压力经常看手表或频繁擦黑板。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往往越来越“能讲”了,不仅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且还要拖堂讲。授课过程中,一些学生听累了就可能讲话,教师于是善意提醒学生“请同学们管住自己的嘴,专心听教师讲”。事实上,有时要管住自己嘴的,恰恰应该是教师自己。正因为教师讲多了,学生才丧失了讲话的机会,而学生又有表达的权利和说话的欲望,所以他们不得不悄悄地
2、说话。如果教师少讲点儿,让学生尽情地说,这个矛盾不就解决了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该讲而开讲的地方太多了,多到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难怪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也会厌烦地说:“我们老师就爱叨叨,一道题讲8遍!”这类学生学习不好,题目不会做,教师多讲几遍,为什么他们还会反感呢?一方面,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另一方面,教师的讲解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这就叫“吃力不讨好”,这也是“教师不知讲了多少遍,考试考到了原题学生还不会”的原因。可见,对于“讲”,教师应该好好地反省反省了,下面举例说明。 在
3、一个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课堂上,授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说:“7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我联想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为什么英国当年要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前面所学到的内容,有同学知道吗?想不起来,有没有?会的同学请举手,有的同学很犹豫。好,请这位同学吧,你来!”问这个问题老师用了一百多个字、近半分钟的时间。事实上,这是仅用17个字、6秒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却用了26秒钟来??嗦嗦,反而对学生的思考造成了干扰。那么,教师怎
4、样才能管住自己的嘴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好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讲了仍不会的课堂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以及学生讲不透的问题点。坚决刹住“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风气,拒绝教师话语霸权。 其次,要把握讲的时机。要讲在学生合作学习后仍感困惑时,讲在学生体验肤浅时,讲在学生探究卡壳时,讲在学生走不出误区时,讲在学生背景材料匮乏时,讲在学生认知模糊时。 教师语言的精辟、生动、形象、概括对构建高效课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千万不能陶醉于“千言万语”之中
5、,要经常反思一下,自己有多少话能说在学生的心坎上。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习题讲评时哪些情况下不讲、哪些情况下开讲,如何讲到点子上,并将其概括为“三讲三不讲”原则。 一、学生已经会的不讲,讲学生理解不透、审题不清的 目前我们高二年级的自编练习中每讲一般有12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如果每题都讲,一节课时间可能不够,还会把学生讲睡了,使学生听烦了。怎么办呢?就要有选择地讲。7 比如必修一第13讲的练习,经过统计发现,选择题错误率在50%以上的有第4、6、8、9、12题,那就讲评这5
6、题,并且在讲评过程中点明每题的解题关键、特色。以下举例说明。 第4题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本题答案应为“C”,学生选“A”或“B”都有,这应与其文言文水平欠缺有关。“坊市制度”是学生易错的知识点。为了简化讲解过程,我首先提醒学生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学生指出是“开始被打破”。我接着问:“坊市制度”最主要的特征是什
7、么?学生回答不准确,我强调其主要特征是“时间空间限制”。而“C”项“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反映了夜市的繁荣,表明突破了时间限制,说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A”反映了整齐划一的城市布局,“B”说的是草市,“D”反映政府对市的严格,故选“C”。 再以非选择题第13题为例。第一、第二问学生回答得较好,不需讲;第三问回答得较差,需讲。 材料3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7
8、 问题: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这是材料题的一种典型问法,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也是学生的难点,不少学生或者照抄材料,或者照搬课本知识,总之,回答得不全面或语言不精练。 为了引导学生审清题意、举一反三,我是这样处理的:分别请高二(3)班的学生甲(上课走神)、高二(4)班的学生乙(该问回答差)读题,并分析答案来源(是材料还是所学知识),并指出应如何作答。学生回答后,教师稍加强调,“材料与相关知识结合”,并尽量用学科语言概括。 二、学生自己能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