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3882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的痛苦,很多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无效的教学。本文从自身经历出发,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之路上的一些有效探索。 关键词:作文立意阅读 几乎在每次试卷分析后,老师们都会得出“作文失分严重”的结论,这是语文老师们倍感迷惘与困惑的问题。本年度四月底的期中考试过后,面对“惨不忍睹”的作文得分情况,我又一次陷入深思。先简要说说我在作文教学上的做法。面对新的起始年级七年级学生,我采用了把“写作知识点的训练”作为教学的宏线,我有计划的选取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如何开头、如何
2、点题”等等作为作文课堂的训练点。可是一学期多下来,学生在作文上的“止步不前”依然令人焦虑。 悲观不解决问题,探索才有出路。那么我的作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还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而一堂作文课教什么,我一直以来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参与了太多的自我意识和成人思维,不是从学生作文能力实际出发来确定的。我策划了一个问卷调查,以我教学的一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学生语一:6 我不喜欢写作文,畏难情绪还是有的,每次写作文都会反感,都会害怕,都会恐惧。但是没办法,该写的总是要写的。我认为我的作文主要是没内容可写,每次作文题一下来,我是真的不知道该写什么,还
3、有更糟糕的呢,明明想到了一个称得上是完美的内容,却无从下手。 每次写作文的真实感受是,刚开始非常害怕,非常恐惧,写的过程中痛苦无比,一写完就轻松多了,终于写完了。我的作文我不管怎么都要列一个提纲或在脑子里打个草稿,如果一上手就写就会是一篇很臭的文章,我是经受这种教训的。 我认为老师的指导是很好的,主要问题是我自己身上的。应该多读书,我终于知道要写好作文,必须得读书,所以我应该多读书。 学生语二: 说起作文,我有一种奇怪的感受:看到或听到要写作文,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烦,但不得已开始写作文时,突然感到作文其实很好写。我对作文其实并没一些所谓的畏难情绪,只是再初看作
4、文题目,不由得烦起来。我想对作文有烦意是因为没有思路,没有灵感吧。每每写作文前,我的灵感要和思路融在一起时,是最漫长的。当然遇到这些,我并没有坐视不管。我也尝试过,写作文前先列提纲,但最终以没有坚持而告终。所以我希望老师在培养思路上,教如何构思方面多多帮助。 思考与摸索:6 学生害怕作文,不足为怪。因为作文毕竟不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之类,而是一种更复杂的心智活动,甚至是一种创造。需要动脑、动心、动情,整个过程是一个集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联想想象、组织提炼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何况作文训练往往不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而是听命作文,不吐也要吐。大部分学生写作文的具体困难
5、及作文的不足主要是:写作文时脑子中没有较好的事例符合作文题目,感觉没事例,有时有事例还是不会写,找不到材料,不知道该些什么;总是字数少,字数写不够,内容空洞,每次想不出这一步写什么内容,下一步写什么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写作文的具体做法是:我写作文从来不打草稿,从来都是提笔就往本子上写,想到哪写到哪;先在脑子里构思出大概的框架,然后直接在本子上写;随着思绪走哪儿写哪儿;不会很好运用写作手法,不知道该怎么写细节描写;希望老师能多讲一些写作手法;多指导写作方法的应用;多做名篇仿写,多阅读美文,讲解细节描写及寻找材料。 作文前指导: 学生完成一次作文的过程是先思考谋划,然后
6、落笔成文,最后修改润饰。学生在动笔之前的活动主要是“想”,是思考;作前指导课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怎样去“想”,怎样思考。思考是下笔成文的准备,落笔成文是作前思考的结果。作前指导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解决一篇文章“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作前指导课的内容,不外乎包括审题、立意、搜集材料和布局谋篇等。目前我要引导学生的是作前思考的整个过程,当然也要根据学生某一类作文的具体问题以一方面为主兼顾其他。指导学生思考的基本思路,是在学生自主析题、立意、联想、布局的思考过程中,教师穿针引线,相机点拨、引导、激励、矫正
7、等。总之要注重学生思考、质疑、争辩,在讨论中互相激发,明辨事理和规律。6 准确理解作文题目的含义,是学生整个作文过程的起点,也是作文指导的开始。以命题作文来说,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每个词语的意义,分析题目词句的结构组合,弄清题目的重心所在、范围限定,体会题目语句的情感色彩、价值取向以及题目所提示的一般思路和表达技巧等。材料作文,要指导学生分析材料的要点,层次关系,概括材料的中心,确定立意的角度等。 指导立意,要引导学生在题目或材料要求的意义范围之内,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并用判断句明确呈现自己的见解、观点、主张。并且拿立意与题目对照,反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