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

浅探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

ID:30542920

大小:11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31

浅探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_第1页
浅探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_第2页
浅探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_第3页
浅探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_第4页
浅探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探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探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选取广播语料、公共场所和生活语料作为分析文本,试图对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揭示现象背后的各种动机和原因。此外,本文对“交际者顺应对象”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细化,使整个顺应性模式更系统、更具操作性。  关键词: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上海话普通话  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美国语言学家Scotton(1988)的定义,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语码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

2、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于国栋,2004)  在人口众多的上海,当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往往会出现上海话和普通话较为频繁的语码转换。交际者为什么要进行上海话与普通话的语码转换?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语码转换的发生?本文基于“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旨在揭示语码转换现象背后的动机和原因。此外,本文将对“交际者顺应对象”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细化,使整个顺应性模式更系统、更具操作性。  一.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  于国栋(2004)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11是

3、基于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于国栋(2004)提出,在具体的语码转换过程中,“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可以划分为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  对语言现实的顺应指的是顺应参与语码转换的语码的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  对社会规约的顺应指的是对社会文化,如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的顺应。  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指的是那些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所有语码转换,比如交际者想要创造幽默、标志身份等种种心理动机。  二.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研究  (一)语料收集  本文收集的语料全部为口语语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广播语

4、料:通过收听《渠成热线》和《欢乐星期天》并录音,从中筛选出包含语码转换的语料。  公共场所语料:在地铁、学校、食堂、火车、医院等公共场所,通过速记的方式,把听到的含语码转换的语料真实地记录下来。  笔者的生活语料:由于笔者是上海人,平时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中也存在许多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语码转换的现象,因此这一部分语料由笔者“自省”并总结而成。  (二)理论框架的细化和具体分析  1.顺应语言现实。  我们把“语言现实”细分为语音和词汇。  (1)语音11  在上海话中,有一些同音不同字的现象,如“王”和“黄”在上海话里都发音为wang,因此当听话

5、者分不清说话者指的是哪一个字时,便自然转向普通话,来顺应语言现实,请看如下对话:  (粗体为普通话)  A:我等歇儿打电话给伊。伊姓啥?(我等会儿打电话给他,他姓什么?)  B:姓“王”。  A:“王”还是“黄”?  B:“王”,三横王。  (2)词汇  有时当我们谈到某个话题时,经常由于想不起或缺少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转向另一种语言。这其中包含两方面,第一种是在当下交际语码中存在交际者想表达的词汇,只是交际者一时没想起来,因此只能转向另一种语码。我们把这种称为“假性词汇空缺”。另一种是当下交际语码中确实不存在交际者想表达的词汇,因此只能借助另一种

6、语码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把这种称为“真性词汇空缺”。  A.假性词汇空缺  (粗体为上海话)  女主持人:最近大家都在看新版的西游记啊。不过,我在想啊,以前那个版本,30多年前拍的,为什么看着都比咱们这个21世纪的顺眼呢?请问这钱都花在哪儿去了?11  男主持人:我觉得,钱用到你看得到的地方,你会嫌它过于表面。用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会觉得……  女主持人:深刻。  男主持人:对,过于深刻,却让你(稍稍停顿)木知木觉,对伐?这是一个矛盾,但其实,你对它的议论就是它成功的标准。  2012/2/19《动感星期天》  “木知木觉”的释义为:麻木迟钝

7、;因糊涂而不知不觉(钱乃荣、许宝华等,2007:280)。很明显,男主持人在停顿的片刻时,脑中在搜索相应的普通话表达,但由于一时没想起合适的普通话词汇,因此语码转换至上海话来顺应语言现实。  B.真性词汇空缺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西方社会的不断接触,许多新兴事物也进入中国,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新兴表达,而且这些表达多数以普通话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例如一些科技用语、西方的商品名称、专业术语等等,例如下文的“微软、触屏”等等。这些词汇是原先上海话中不存在的,形成了词汇空缺,因此当上海人想要表达这些词汇时,一般都采用普通话来顺应语言现实。  (粗体为普

8、通话)  A:侬最近微软的广告看到伐,就是那个windows8。  B:看到了,好像跟苹果差勿多(差不多)额。都是触屏的,不过广告里厢(里面)好像有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