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ID:3054242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就小学数学而言,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的性  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进行的,如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新知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迁移性提问、归纳总结的概括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检测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等。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弄清楚每一个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安排好提问顺序,为课堂教学目标

2、服务。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只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测量出几个硬纸板剪成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后,老师提问:“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有什么特点?”学生有的说:“一个圆的周长比直径长。”有的说:“一个圆的直径大周长也大。”显然这一提问目的不明确,学生的回答也不符合教师提问的初衷。如果改问:“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一个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多少倍?有没有不同意见?为什么会出现有的同学的测量结果不相符呢?如果尽可能地减

3、少误差,那么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介绍圆周率)”以上一步一步的提问,目的明确,问题问在了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4  二、广泛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要面向全体。不仅要提问优等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讨论,给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尤其要让学困生在民

4、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回答,具有回答的自信心。这样,在交流时学困生就能较准确地回答出来,从而改变由优等生“大包大揽”、“一包到底”的局面,成为各抒已见、众说纷纭,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做,虽然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耽误了教学进度。但长此训练,就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进度不但不会耽误,反而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

5、,能将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导引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4前面我们学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但是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怎样才能使它们可以直接相加呢?有什么办法使它们的分数单位变得相同吗?”通过

6、这些有序的启发,学生理解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的算理,并能顺利准确地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的提问处于“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极富有启发性。  四、开放性  开放,主要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含多种可能,要求学习者自行推断。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寻求答案,且答案不具有标准性和唯一性。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发现、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如:

7、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这一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提出如下问题:(1)乙数与甲数的比是几比几?(2)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3)乙数是甲数的几倍?(4)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5)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6)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7)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8)甲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9)乙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给出这样一个具有相当开放性的问题,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空,学生能够调动已有的知识,寻求多种答案,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五、趣味性4  数学知识是

8、抽象的、枯燥的,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着眼于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思索中充满乐趣,在愉快中学到新知。例如,一位老师执教《圆的认识》,在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车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三辆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