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再谈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ID:30539317

大小:11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31

再谈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_第1页
再谈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_第2页
再谈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_第3页
再谈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_第4页
再谈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谈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谈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西方世界关于人的和谐发展方面的探讨有不同阐释,但其核心思想具有一脉相承、形异神似的特点。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科技的不断革新,高等教育关于人的发展方面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强调以人为本的历史关键阶段,把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有重要的理性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和谐发展;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13)01-0034-06[HT〗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2、会的理论体系以来,“和谐”13二字便成为学界和政界共同探讨和深究的论题。可以说,和谐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1],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和谐人才,当前这已成为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2]。其实,中西方世界关于人的和谐发展方面具有深邃而丰富的思想体系。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升级、变轨和转型,在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产生而旧条条、旧框框依然存在之际,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价值体系方面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和适应的矛盾与冲突。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价值体系路在何方?应当做出并坚守什么样的

3、价值标准?诸如此类的问题理应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和重视而不应回避或置若罔闻,而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的人的和谐发展思想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和思想启迪。  一、人的和谐发展的历史梳理  (一)国内关于人的和谐发展的历史分析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古老而仁厚的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和生生不息,源于其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和尚仁主和的民族意念以及其超强的自我传承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说,“刚健、尚德、重义、合和、礼仁和中庸”构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和谐精神与和谐价值,中华民族的这种和谐理念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的存在状态和未来趋向的向往和期盼。《周易》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本身就蕴涵了丰

4、富的关于自然和社会变化以及对立统一的和谐理念。儒家思想里的和谐韵味更是味浓意深和无处不在,处处彰显其独特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如《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和”,集中反映了宇宙万物的存在状况和发展趋势,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精神[3]10。另外,“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25。孔子的求学和成长经历是个人和谐发展的精典总结,说明人到了七十就能从心所欲,所做的一切会是自然而然的正确,代表着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以及实现人和谐发展的一种价值趋向[4]40。

5、因此,追求和谐应该是儒家关于社会和人发展的理想和信念。道家著作《老子》四十二章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5]47,五十五章中“知和曰常,知常曰明”13[5]60表明宇宙万物只有保持常态的和谐,遵循自然之道,才能实现理想的发展状态和景象。佛学讲求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其所谓的“涅?”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心的同一,或者说就是了解了或自觉到个人与宇宙的心的固有的同一[4]202。儒、佛、道作为中华文化思想的渊源和民族精神的灵魂,在中华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特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规范性的导向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必将对未来人类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起重大而深刻性的影响,

6、其根源于中华文化的博大、包容、贵和、进取的这种和谐精神――即和谐哲学,这也必将对今天人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价值取向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二)国外关于人的和谐发展的历史考查  西方世界也有丰富而系统的人的和谐发展理念,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就是一个关于人和谐发展的精典范式,其个人在哲学、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的独到发现恰恰证明了人的和谐发展的存在和可能。例如,他在其《政治学》中关于人的“灵魂”的分类即把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形而上学”中关于“物质”与“形式”共生;“物理学”中关于运动的“可能性实现”13[6]90。亚里

7、士多德的经历和发现正好说明了西方世界具有人的和谐发展的底蕴和基础。后来,他的思想通过他的学生及其后来学者的传播得以保存并进而影响到东西方世界。同为哲学家和教育家的康德在其《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中对人类的真、善、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整,提出人的灵魂是由智力、道德和美感三者构成。他从理性角度出发,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论述至善、德性和幸福的关系问题,说明有德性和幸福是最高的善,也就是说,“他是全善的,他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力,以便把德性和幸福联系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