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宋代道德教育得失 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借鉴宋代道德教育得失 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ID:30536689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借鉴宋代道德教育得失 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_第1页
借鉴宋代道德教育得失 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_第2页
借鉴宋代道德教育得失 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_第3页
借鉴宋代道德教育得失 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_第4页
借鉴宋代道德教育得失 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借鉴宋代道德教育得失 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借鉴宋代道德教育得失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宋代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教育水平也相对于前朝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德育教育和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和经验,不仅造就了相当数量的政治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教民成俗、社会风气改造、乃至经济发展、学术氛围营造、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宋代伦理道德教育也呈现出很多例如制度僵死、教育与实际相脱节、只重视表象而忽略实质的弊端,但它对宋代时期的人格塑造以及教学、教法方面的经验和方法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认真研究宋代伦理道德教育的得失对于我国现代高等德育教育改革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借鉴;宋代

2、;德育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71-02  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时期,其教育水平也相对于前朝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独特道德教育的方式对整个社会的教民成俗、社会风气改造、乃至经济发展、学术氛围营造、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尽管宋代伦理道德教育也存在着各种弊端,但在人格塑造、教学教法方面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一、宋代伦理道德教育的特征6  宋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思想渗透于宋代教育体制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立体化的模式。无论学校规制、校

3、园设计,还是管理方法、教学规范、教育手段,都体现了伦理道德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清晰的德育教育理念和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培养计划。宋代的教育思想是以儒家伦理道德培养为中心,对人才的培养更体现出先立人后成才的理念。蒙学、私学、官学,乃至专科职业教育中,德育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甚至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和管理的设置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衔接性,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都围绕着形成以修身为基础,通过不断完善自身,逐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素质培养。  2.完善的德育教育管理制度和适合的人文与自然环境。宋代完善的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各类学校的学规制

4、定和执行上。各级官学有严格的学规,私学、书院,乃至蒙学都制定了非常适宜其贯彻德育教育理念的学规。学规不仅涉及内容很广,且突出伦理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尤其是书院的管理规范,更为以后各个朝代树立了典制。在执行方面也是十分严格,犯不仅要被责之、规之、戒之、摈之、开除,甚至在官学中可能被取消录用、罢职、免官、停用、治罪等处罚。宋代书院十分重视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陶冶。徐锴在《陈氏书堂记》中说:“稽合同异,别是非者,地不如人;陶冶气质,渐润心灵者,人不若地;学者察此,可以有意于居矣。”宋代书院多选择在极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远离市井喧嚣的地方,在校园设计和布置上,也充分体现着陶冶情操、品德净化的功能

5、。6  3.卓有成效的宋代书院人格教育理念和方法。宋代书院不同于官学,多以民间筹集资金兴建,教学目标也不同于官学以科举为目标,更突出对人格完善的追求、学术自由、师生相为砥砺的学术风气。“学为圣人”使学生自觉地把书院作为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终极理想的重要环境和平台,学生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文化心态,学生有较强的归属感和继承性。“知行合一”要求学生时时省察自己的行动,择善从之。“将发之际”和“已发之后”进行反省和检察,使行动严格符合道德准则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完善,塑造“圣人”的人格。  二、宋代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  宋代德育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培养出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同时促进了

6、宋代社会稳定和发展,但不可否认,其德育教育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和缺失,这些缺失更值得现代高等教育认清和研究,并引以为戒。  1.传统封建思想德育教育的局限性。宋代德育教育虽然重视人道德修养和“圣人”人格的培养,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教育目标终归是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使人服从于封建理念,不重视科学知识学习,轻视农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科举为主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使德育教育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科举作为宋代士子的唯一出路,必然影响到德育教育的效果,而且“劝之以学,诱之以禄”始终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指导思想,宋代也不例外。无论是官学还是书院都不可回避这一症结,学生从蒙学

7、开始到书院或官学学习,其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举“当官发财”,所以宋代德育教育也必然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不可能完全实现“学为圣人”的目标。6  3.德育教育与现实相脱节,重表面而忽略实质。宋代教育,特别是官学教育虽非常关注伦理道德教育,也有健全的学规、完备的教材,以及严格日常管理和考核,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切并不意味会有很好的效果,存在着教育过程与实际相脱节,只重视表面而忽略实质的弊端。首先,宋代官学的学生可以享受优厚待遇,使学子往往无不以入学为荣,而入学以后却以为好处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