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识解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

多模态隐喻识解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

ID:30536346

大小:11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31

多模态隐喻识解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_第1页
多模态隐喻识解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_第2页
多模态隐喻识解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_第3页
多模态隐喻识解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_第4页
多模态隐喻识解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模态隐喻识解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模态隐喻识解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  摘要:多模态意义的构建是一个互动的、动态的和共生的过程。对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涉及由多种模态表征的源域和目标域两个不同的概念本体、其内含的特质及其之间的跨域映射。文章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尝试在Lakoff(1987)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理论框架内,以电影动画片《狮子王》(1994版)为例,对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多模态隐喻的动态识解提供可行的解释角度。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理想化认知模式;识解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2、5795(2013)01-0032-0005  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30年里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其主流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隐喻的语言体现,并且完全基于语言现象总结归纳出了隐喻的思维本质、认知机制、映射规律”(赵秀凤,2011:2)。然而,“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Lakoff&Johnson1980:153),是人类众多交际符号中的一种,图像、声音、色彩、空间布局、造型以及动漫等其他符号或艺术形式也可以用来表达和构建概念,而且“对体验意义的构建过程与语言并无二致”

3、。为此,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Charles11Forceville为领军人物的一批学者致力于把一直囿于纯语言文字层面的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平台(赵秀风2011:1)。在《广告中的图片隐喻》(1996)一书中,Forceville以平面广告为语料,从视觉层面探讨了广告中的图片隐喻,首次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理解和体验视觉形象上,开拓了隐喻研究的新视野,也为此后严格意义上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奠定了基础。  1多模态隐喻及其研究现状  1.1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隐喻是相对于单模态隐喻而言的。“源域与目标域只用或

4、主要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为单模态隐喻”(Forceville,2009:23),如在语言隐喻中,人们常常通过源范畴(sourcecategory)“JOURNEY”或“STAGE”来思考和概念化(conceptualize)目标范畴(targetcategory)“LIFE”;在视觉隐喻中,一片轻盈而洁白的羽毛可映射纯洁、自由甚至生命的飘零(《阿甘正传》)。“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来表征的隐喻(ibid:24),这些不同的模态包括:书面语、口语、图像或动画、音乐和动作等。隐喻涉及源域事

5、物特征向目标域事物的映射,这种跨域映射存在于概念系统中,其表征形式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图像、声音、动作等其它载体。人类通过运用视听、嗅闻、舔尝、触摸等感觉方式来感知和认识大千世界,并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沟通和感情交流,因此,人们日常的信息交流并不是仅仅通过单一的模态进行传递的,而是语言、视觉图像等多种模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多模态通过运用几种符号模态,或综合使用若干符号模态来强化同种意义的表达,或行使补充功能,或进行有层次排序(Kress&Leeuwen,2001:20)。广告和电影就是通过图像、声音、音乐等多种模态或符号的协

6、同作用构成多模态隐喻的。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11,借助于镜头画面的剪辑次序和声音的延展等几种模态讲述一个热爱舞蹈的农村姑娘从乡间地头舞向国际大舞台的旅程,使“人生是旅程”、“人生是舞台”的概念隐喻得到了充分的诠释,映射“心怀梦想的中国发展为世界强国的征程”(参见Yu,2009)。  多模态隐喻的构建和识解涉及多种模态符号,须调动人的多重感官以实现符号信息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单模态相比,多模态文本的意义潜势大大增强,因此,意义的创造成为互动的、动态的和共生的过程”(Cheng,2004:163

7、)。从某种意义上讲,借助于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介的协同作用,源域的形体和空间维度更加直观,隐喻意义的生成和识解也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更有利于解喻者全面、准确地理解隐喻。  1.2多模态隐喻的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路径”:一是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元功能框架而进行的研究。此类研究大都结合具体语类特点,如平面商业广告或海报、时政漫画等,以隐喻资源潜势为切人点,阐释图像隐喻的意义和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及其分类,主要代表人物有Kress&vanLeeuwen(1996,2001),O'Hal

8、loran(2006),冯得正(2011),黄彬瑶(2011)等;二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而进行的图像隐喻或“视觉隐喻”研究,如Forceville(1996,2009)、曾立(2004)、Forciville&Uri-os-Aparisi(2009)、张辉和展伟伟(2011)、潘艳艳(2011)等,其研究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