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论文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论文

ID:30506186

大小:55.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0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论文_第1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论文_第2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论文_第3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论文_第4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内容提要:3关键词:31、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成因分析31.1、打工潮的涌现产生择校31.2、离异父母的补偿心理产生择校31.3、殷实的经济基础产生择校31.4、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值产生择校41.5、政府的功利行为产生择校42、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得与失42.1、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42.2、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42.3、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43、怎样合理看待和解决择校问题43.1、从全局出发认识择校现象53.2、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53.3、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3.4、政府要实事求是加大奖励与惩处力度,规范办学行为63.5、拓展资源渠道,允许民办基

2、础教育6[参考文献]7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内容提要:义务教育应是一种均衡教育,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打工潮的涌现等原因,出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如何看待择校现象,怎样合理解决择校问题,本文进行了浅析。关键词:义务教育 择校现象 分析近年来,关于择校的话题已经日见发热。为什么会出现择校现象呢?择校有那些利与弊呢?怎样看待和解决择校问题呢?下面,浅谈本人的不成熟的看法。1、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成因分析初步分析,产生择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1、打工潮的涌现产生择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工作、学习的环境是

3、相对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商品流通,原单位解体或分化,劳动力流动频繁,劳动者子女随迁,适龄儿童少年的监护条件发生变化,要求在新住所附近就学。农村劳动力进城,不可能总是单身一人,有家庭就会有孩子,有孩子就要受教育,受教育就要找学校,找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在借读费低于教育成本的情况下,永久性居民也可能“自愿”当流动人口,用交借读费的办法达到择校的目的。1.2、离异父母的补偿心理产生择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婚姻家庭的关系比较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与年轻人分家另住,不能帮助子女照看孩子。年轻的夫妻忙于工作,只好把孩子托付别人照料。受国

4、外生活方式影响,离婚率上升,离异家庭的双亲(特别是有监护权的母亲)寄希望于子女受良好的教育,产生择校倾向。住房私有化以后,人们在教育质量高的学校附近购买高价房,也是变相择校。1.3、殷实的经济基础产生择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水平都不高,大家享受平均的教育福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允许和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拉开了差距。先富裕的人们不会满足现状,在生活的消费中必然处处表现得与众不同,包括在子女受教育方面,富裕的人在解决温饱之后要上新层次,当然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产生择校愿望也是情理之中的。有人把子女择校看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5、只要能择校,不惜重金。城市居民家庭独生子女比重上升,几乎所有家庭为了孩子都不惜一切财力、物力我把学校。1.4、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值产生择校在过去,人口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每家生4个以上孩子不嫌多。人口多了,对子女期望值不敢有高要求。过去,全国文化比较落后,一个乡见不到一个高中毕业生。与周围环境适应,孩子初中毕业就不错了,对子女期望值不敢有高要求。过去,找工作对文凭的要求不算高,如今,就业对学历的要求悄然上升。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过去反对过择校的人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子女择校。负责治理择校的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员,也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子女择校,希望能学有所成,为

6、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5、政府的功利行为产生择校有些政府不按办学规律鼓励优秀者,违反公平的原则把钱挪给所谓的“重点校”,造成公办校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越来越大,必然会给一些家长造成择校的前提条件。2、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得与失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存在利弊得失,人们出自不同的利益,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必然得出不同的认识。我认为,择校的利弊得失如下:2.1、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学校也反映了垄断特征。没有竞争必然导致倒退乃至消亡。有了择校现象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校管理水平高的,学生大批转入,校

7、长和老师都格外受尊重;学校管理水平低的,学生大批转出,特别是尖子学生转出,校长和老师都脸上无光。社会上就择校现象谈论和评价学校,就会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2.2、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仅仅依赖于政府和办学单位,社会投资较少,学校经费不充裕。有了择校现象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不惜高代价,用高于教育成本的投入赢得入名牌院校的机遇。大量的投入必然增加教育资源总量,推动学校上台阶。有的学校为了保证本校优质生源不流失,不得不改善办学条件。2.3、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教师

8、的分配靠调令,教师本身没有就业自主权,学校也没有用人权,人员难于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