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ID:22131744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_第1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_第2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_第3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_第4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摘要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择校费更是高到令人咂舌的地步。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求失衡是关键原因,文章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择校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规范择校行为,最终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择校现象择校费经济学  :G62:A    EonicAnalysisontheSchoolChoiceinpulsoryEducationStage  YANGHao  (EducationDepartment,Southingproportions.Theinequalityqualityeducationresourcesisthekeyreaso

2、n.Thispapertryanalysisthisphenomenonbyeconomicperspective,toexposetheirinnerlaenon,Finallypromotingthebalanceddevelopmentofpulsoryeducation.  Keyic    我国的择校现象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十几年来我国普通家庭对择校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择校行为也从暗箱操作发展到公开化。按照义务教育法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在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学区就学,自行选择学校就读的即为择校生。笔者尝试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择校现象,以期揭示择校的内在规律,为解决择校问

3、题提供参考。  1择校产生的原因  (1)教育的差异性。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优质、有效的教育资源的稀缺,造成供需发生矛盾。学校与学校间的差异,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客观条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采取免试就近入学制,而人是“理性的”,在供需不平衡和转型期国家教育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为其子女选择重点学校,这是择校产生的直接原因。  (2)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所下的定义是“人力资本理论主要指凝集与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劳动能力”。把人的知识、技能和健康及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人的精神能量看作现在和未来收入和增长的一个源泉。而这又有赖于教育、卫生和培训等,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才把教育看作一种

4、投资而不是消费,人们基于自己的成本-收益分析,最后选择了缴纳择校费选择好的教育。  (3)效用最大化理论。究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孟德尔的“人是追逐最大利益的”思想,企业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则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选择能为自己带来最大效用的行动方案。择校也正是将来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市场行为。  (4)教育预期收益理论。在经济学中,个人的投资行为既受制于收入水平,又取决于预期收益的大小。教育预期收益率是影响家庭或个人教育投资支出的重要因素。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校的质量不仅是升学率,优良的校风、教风也是投资在未来有巨大收益的保障。实际操作中人们也正是按照学校知名度高低来

5、择校。  2择校供求的经济学模型    图1  供给与需求是一对经济学中的范畴,这里我们引入教育学领域借助供需模型,来分析教育中的择校行为。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我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两所当地的“重点学校”。教育财政拨款向重点学校倾斜,大大地降低了单位教育经费的边际招生人数,而且倾斜的幅度越大,降低的幅度也就越大。不仅使教育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同时也使得教育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最终导致择校费的形成。(如图1所示)图中E1是某重点学校未收取择校生之前的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学费标准为F1,假设招生人数为500。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开始提高生源分数,这样符合条件的人数就少了,假设变为300人

6、。以F1为收费标准的教育供给曲线有S1左移到了S2,而S2和原来的教育需求曲线D1相交于E2,新的均衡点决定了新的招生人数,介于300~500之间,假设400人。此时的学费标准就变为F2,另外由于重点学校的教学质量好,整个社会有巨大的教育需求,需求曲线有自动向右移动的倾向,由D1右移到D2,这时教育均衡点为S2与D2的交点E3,说明该校招生人数比原来多,假设550人。更重要的一点是,学费标准也由F1上涨到F3。择校费也即F3减去F1的差。择校费的形成和择校现象同时产生。从现实情况来看,正是优质教育的供求失衡,使得择校现象愈演愈烈。  从当前的情况看,择校的存在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在我

7、国,择校将伴随着教育不均衡继续存在下去。由于基础教育“外部性”特征等原因,由纯粹的市场配置资源方式调节择校价格容易导致市场失灵,不利于有效解决择校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必须由政府来计划调节。  3政策建议  (1)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部分重点学校收取相应择校费短期内增加了教育经费,为地方财政减少了压力,但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长久来看,只有真正加大了教育投入,最终实现均衡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