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

ID:30506184

大小:44.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30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_第1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_第2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_第3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_第4页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二、写作原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从“入托”开始,就和孩子一起走上了“择校”之路。幼儿园要选好的,那小学、中学更应该选重点的。所以,每到中小学入学的时候,家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让孩子到一个好的学校读书,使尽了浑身的解数。至于有钱有权的条子生、票子生、关系生更是层出不穷,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难以承受的沉重压力。高额的择校费造成了严重的教育腐败和社会腐败,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近几年,择校之风日甚

2、,已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原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困扰。有关择校问题的研究对进一步平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一个地区整体教育质量以及对教育的公平性问题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将择校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如何有利于实现义务教育公平的目标,如何让家长、学校、孩子几方而都能满意?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期望能够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给有关人士及部门以启发和借鉴。三、研究意义13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意义方而,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引起教育领

3、域的变革,择校正是市场体制介入教育领域后的产物,择校现象的出现对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教育市场逐渐成熟的一个标志。但同时,由于我国的择校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比较混乱的局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促进公共教育政策的改革,正确引导择校行为,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择校有其利弊,分析清楚其利弊,在政策的制定上趋利避害,可以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就目前的教育形式和社会形式,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减少学校之间的差距,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4、择校损害了教育公平,但在目前又不可能完全杜绝择校。就应该出台择校的相关政策,用制度的约束,遏制择校。四、写作角度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了解择校的内涵,分析择校产生的原因及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治理择校的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五、写作提纲一、择校的定义及主要形式。二、择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三、治理择校的建议。13目录题目4内容提要4关键词4正文4一、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概述41、择校的定义42、择校的主要形式4二、择校的产生原因及影响61、择校产生的原因62、择校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8三、加强

5、择校的治理10﹙一﹚实行就近入学为主,择校为辅的入学方式10﹙二﹚促进学校均衡发展10﹙三﹚合理引导,规范择校行为11﹙四﹚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增加选择的多样性12参考文献1313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分析进贤陶海华内容提要:择校是我国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己经成为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关注、教育部门必须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对择校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择校原因对策一、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概述1、择校的定义择校现象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在我国占代就早已经出现。如“孟母教子,三

6、迁其居”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我们现在提到的择校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随着私立学校的创建而出现的。所谓择校是指在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情况,受教育者及其家庭主动选择有利于自己的高素质学校以更多占有教育资源,提高自身发展的潜能与机会的自觉行为。简单地说,择校就是指学生对自己就学的学校或家长对自己子女就学的学校的选择,其实质就是打破学区制下的户口限制,放弃“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跨学区就读的另外一种入学方式。择校是大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需求与现实中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产物。2、择校的主要形式13从现实看,

7、在我国现阶段,在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规范人们教育选择行为(择校)的主要手段是:考分划线、行政命令和货币交易。用考试分数来择校,是以学生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决定其能否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即“以分择校”。“以分择校”的主要目的,是在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让那些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应该说,相对于“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来讲,这是目前最接近公平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和提供接受高质量教育机会的途径,但是“以分择校”也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公平性。例如考虑不到儿童智

8、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家庭教育和学校师资水平以及区域差异等种种因素。用行政命令手段来择校,是指由行政划片来决定学生能否进入重点中不学,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尽管这样做有种种优越之处,如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不以“分”和“钱”来决定学生受教育的质量和程度等等,但也隐藏着极大的不公平,使人们在付出同等学费的同时,有的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