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ID:30186567

大小:113.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7

上传者:U-25932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级专业班姓名_______________《成功心理学》课程论文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1班朱小同学号200825110134摘要:“积极心理健康”的思想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贾霍达(Jahoda)于1958年提出,但直到20世纪末,“积极”这一概念才逐渐在心理学界得到明确界定。(郑雪,2007)积极心理学价值体系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则更少。反思消极心理学取向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贫乏化,教育形式的单调性,形成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关系的对立。本文将围绕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层面,论述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中的意义,及给我们的启示。关键字: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启示1引言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是由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和西日米尔易提出的。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心理学的产生源于对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批判和反思,“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SheldonM.,KingL..200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心理学有三个目标:(1) 治疗心理疾病,(2)使所有人的生活更完美幸福,(3)发现和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但是战后,抛弃了使人类生活的更完美幸福的目标,而只强调治疗心理疾病。心理学更多地关注人的消极方面,成了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都是通过问题和缺陷观察世界的,这种矫正心理疾病的模式统治了心理学半个世纪。积极心理学是对病态心理学的反叛。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层面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2003):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主观体验,如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感-对现在,包括他们的生理机制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地人格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力、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是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有的也把这三个层面界定为积极心理学研究有三大支柱: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郑祥专,2009)。3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3.1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3.1.1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回归到本原(曹新美,刘翔平,2006)。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自我的积极面,关注个体正在经历的知足、满意等主观感受和过去体验的良好状态,同时也关注对未来的乐观和希望,当前普遍的幸福感。在群体水平上,它包括培养个体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德,培养更好的公民特征。积极心理学既包含了个体的培养目标,也兼顾了群体和社会的培养目标。3.1.2从评价目标上看,积极心理学在评价中关注个体积极独特的个性,并且促使个体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评估的目标是引导人们关注和挖掘个体和群体中最积极的品质和潜能,努力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个体最大化地发挥积极的品质。3.1.3从干预目标上看,积极心理学主张可以促使教育者改变,使教师在课堂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教育者的改变会使自己生活更美好,会以积极心理学的行为分析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去理解促进人类幸福感和获得幸福感的因素。。3.2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拓展积极心理学所蕴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流畅与弹性。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材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内容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有普遍的社会性,只要我们去关注和挖掘,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生动的教科书。3.3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及途径的改变 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干预的作用。尤其是帮助教师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学,使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和利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发展学生之间的积极心理。这样就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互动多维的交叉网络,也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融合到各学科教育中。而且通过学校的气氛和组织,课堂结构、目标和练习以及同伴和家长的支持等途径,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这些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初级预防,而且为学校心理咨询提供新的预防模式。3.4积极心理学取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改善融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成长的个体,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关系。老师也需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流畅的思维和情感。积极心理学取向强调学校实践者和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教师应鼓励学生发展信任、分享和提出发挥人类潜能建议的积极健康品质。强调课堂气氛的重要性,课堂和学校的积极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帮助学生发展亲社会行为。强调学生和教师对学校的满意感之间的关系。3.5积极心理学取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挖掘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资源。每一个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只要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积极的潜能,焕发自身的光芒,就是最有效的资源。无论个体心理状态和社会化存在多么大的差异,所有的青少年都同样有建构心理健康的能力。 4如何把积极心理学的价值体系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4.1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问题的消解(钱兵,2007) 积极心理学在对传统主流心理学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学不仅应该削减问题,而且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与人格特征。问题的减少与没有问题并不代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指心理问题的减少,而且指积极因素的增多。4.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消极心理学取向背景下,教师却把学生当作问题的来源,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只有把学生当作是充满潜力的个体,把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与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与享受幸福的生活当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问题意识才能得以削减。4.3 注意学生的自我体验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挥,把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当作是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注重激励和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注重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参与与活动,让学生具有深刻的心理体验。4.4善于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  摒弃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以问题为靶子的模式,强调学校中的一切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供利用的资源。因为学校是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是最真实的教育,才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教育。  5结语尽管现阶段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比较少,但随着世界对人本的强调,把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的趋势是势不可当的。参考文献1郑雪.(2007).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SheldonM.,KingL..(2001)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2003).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3,321-327.4郑祥专.(2009).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大学生积极人格发展探新.武汉科技学院学报,5曹新美,刘翔平  .(200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教师教育研究,18,65-69.6钱兵。(2007).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启示。中国学校卫生,28,834-8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