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

ID:61767527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9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_第1页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_第2页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_第3页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_第4页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然后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其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最后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高等职业院校已经为我国培养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已经成为中高级技术人才的主要来源。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场所,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术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素

2、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一,自卑与自负并存。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在这种情况下,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在教师和以前同学面前表现出极为不自信的状态。同时,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常常在新同学面前、陌生人面前的表现过于自信,以彰显自己的能力。这种极为矛盾的心理,极容易导致其心理产生不平衡。第二,依赖与孤独并存。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统一性确立的特殊时期,其内心充满了冲突和不安,尤其是当其认识到理想和现实之间不一致的现状的时候,其内心的不安就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同时,在这一特殊的年龄段,高职学生难以通

3、过人际交往等形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情感迁移。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其出现内心矛盾之后,就会通过不妥的言论或者不妥的行为进行表达,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矛盾。第三,网络依赖与现实冲突。高职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的挫败感,而在这种情况下,常常将自己置身于网络之中,在网络世界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是由于高职学生长期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反而会丧失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1]。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5学海无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几点。(一)心理健康教育局限于新生教育中。目前,高职院校在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

4、育的过程中,其教育工作的目标为“预防———咨询督导———诊断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筛查———跟踪———矫正”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在具体进行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所有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根据普查的结果,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心理普查筛选的结果,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但是这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会让心理健康的学生认为这只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辅导,以至于其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违背了心理学的积极价值取向。同时,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未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二)师生关系不对等。目前,在高职院校的

5、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仅仅将学生定位为受教育者,而将自己作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者,在具体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单纯地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传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不恰当,使学生在面对心理辅导教师的时候,难以敞开心扉,无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三)目标定位片面。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将教育目标定位为“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这种片面的定位目标下,主要是针对学生消极、负面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而对于积极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其承受能力和受挫能力、帮助其

6、形成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等,难以实现[2]。三、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其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5学海无涯(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内一门新兴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并于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直到20世纪末期,经过70余年的发展,积极心理学才开始广泛出现。所谓的积极心理学,就是致力于对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进行研究,并积极挖掘个人的内在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努力拓展积极因素的形成途径。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例如,愉快、兴趣、满意、爱、幸福感、快乐、乐观等,并在积极乐观情绪的基础上,探讨

7、情绪体验的机制和影响;第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品质,例如,自尊、坚持、力量、宽恕、美德、勇敢、合作、自制、热情、善良、正直、感恩等,并探讨积极人格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第三,积极的社会体制系统,即如何促进社会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以促使个人形成积极客观的态度,促使其积极乐观成长[3]。(二)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心理健康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无法实现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和发展,旨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美好的心理,最终开发学生的

8、积极潜能,并促使学生个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