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ID:17902920

大小:3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09

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_第1页
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_第2页
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_第3页
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_第4页
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针对心理问题,研究重点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变成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认为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范围、内容狭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学生颓废的精神世界、

2、糜烂的生活方式、狭隘的人生格局、迂腐的思想观念等负面情绪是成才的主要障碍。20世纪末期诞生的积极心理学扭转了过于关注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局面,认为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积极品质,促进人们获得快乐和幸福。它从关注问题转变为关注成长、成功等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目的在于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课程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我国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心理问题,认为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健康,

3、从而使得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并未实现。20世纪末期诞生的积极心理学扭转了心理学过于关注人们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等的局面,认为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积极品质,促进人们获得快乐和幸福。它从以前的关注问题转变为关注成长、成功等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它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指明了方向,目的在于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态,培育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勇于迎接挑战的坚强意志品质,争取学业有成。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消除问题产生的弊端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把心理健

4、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心理问题上,心理学变成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1]。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走向了偏颇,关注消极、病态,特别是抑郁、焦虑、自杀等。传统心理学理论主要致力于消除问题,具有以下弊端。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平衡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的问题和问题的学生当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问题”当成教育工作的核心,主要关注学生的消极品质,

5、忽视积极品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把教育对象局限在有心理问题、人格缺陷的少数大学生,与多数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无关。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德育化、医学化、课程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定位主要是解决心理问题和克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多是做事后补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维护安全稳定避免出现恶性心理事故进行功能定位的。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面临的是成长与就业、情感与事业、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积极人格,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窄化在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人

6、们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以解决心理疾病为己任,工作重点放在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上,对于心理正常的学生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对于健康的学生如何变得更优秀很少谈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窄。在消极心理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高校以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课程、辅导与咨询等方式分析问题。这种“问题关注”式的教育不仅不能使大学生从中有所体悟,获得积极的心理力量,还可能使大学生将关注点放在查找自身和同学的心理问题上,难免会出现对号入座的心理效应[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越走越窄化,不能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3.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简单化德育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以便更好地调整自我、适应社会,达到促进大学生顺利成长、健康发展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为主体,以培养完善人格,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德育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源于心理学理论,德育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些教育工作者把二者混同起来,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学生的心理问题

8、归结为思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倾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3]。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许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实践中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心理测试,对心理问题的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