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605.1-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1部分:菌种

db33- 605.1-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1部分:菌种

ID:29910349

大小:7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4

db33- 605.1-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1部分:菌种_第1页
db33- 605.1-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1部分:菌种_第2页
db33- 605.1-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1部分:菌种_第3页
db33- 605.1-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1部分:菌种_第4页
db33- 605.1-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1部分:菌种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3- 605.1-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1部分:菌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B33/×××1—2005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6-05-27实施2006-03-27发布无公害江山白菇第1部分:菌种Non-environmentalpollutionJiangshanenokimushroomPart1:SpawnDB33/605.1—2006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ICS67.080B39备案号:1DB33/605.1—2006前言本部分的4.4、7.4为强制性条款。DB33/605-2006《无公害江山白菇》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菌种;——第2部分栽

2、培技术规程;——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本部分为DB33/605-2006的第1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山市白菇产业化协会。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占才水、杨明华、胡群英、巫优良、毛小伟、周建林、毛利荣。IDB33/605.1—2006无公害江山白菇第1部分:菌种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江山白菇菌种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保质期、运输。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江山白菇固体菌种生产、经销。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

3、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15569—1995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江山白菇由江山市农科所为主选育,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6年第18次会议认定的白色金针菇品种。3.2母种(一级种或试管种)由孢子培育、子实体组织或基质菌

4、丝分离纯化后在琼脂培养基上繁殖的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3.3原种(二级种)由母种移植到固体培养基(不包括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繁殖的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3.4栽培种(三级种或生产种)由原种移植到固体培养基上繁殖的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3.5菌丝自溶菌龄过长、高温影响、导致生理老化、菌丝解体而产生黄色代谢水的现象。3.6杂菌除江山白菇菌丝体以外的其它菌类。3.7积水培养基含水量过高而导致的水分沉积现象。3.85DB33/605.1—2006原基尚未分化的子实体原始形态。3.9菌皮徒长菌丝在基质表面形成的膜状物

5、。3.10脱壁菌龄过长或其他非侵染因子导致的菌丝体萎缩、色泽变暗、培养基收缩的离壁现象。3.11高温圈高温导致菌丝生长不良、受到抑制形成圈状发黄或发暗现象。3.12气生菌丝在培养基表面空间生长的菌丝。3.13粉孢子菌丝细胞分隔断裂而成的一种薄壁、链状无性孢子。3.14培养基培养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液体或固体混合物。3.15角变因菌丝体局部变异或感染病毒而导致菌丝变细、生长缓慢、菌丝体表面特征成角状异常的现象。1 要求4.1菌种分级菌种分级见表1表1菌种分级级别一级二级三级俗称母种、试管种原种栽培种、

6、生产种4.2菌种制作4.1.1母种母种见附录A4.1.2转管扩繁经出菇鉴定合格的母种以1:30转管,在24℃~25℃环境中培养。4.1.3原种、栽培种原种、栽培种见附录A4.3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5DB33/605.1—2006表2感官要求项目母种原种、栽培种菌丝状态菌丝色泽洁白,平伏、浓密、均匀,无或少量粉孢子,无角变。菌丝色泽洁白,密集、尖端整齐,无或有气生菌丝,无或少量粉孢子,无角变。原基无无或少量菌皮无或上部轻度发菌程度菌丝长满料层培养物气味有江山白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

7、霉等异味。培养物镜检菌丝粗壮,无杂菌菌丝及孢子,无虫及虫卵。4.4质量要求母种、原种、栽培种无角变、害虫、杂菌、积水、菌丝自溶、脱壁、高温圈。5试验方法5.1感官要求菌丝状态、原基、菌皮、发菌程度采用目测。5.2质量要求角变、害虫、杂菌、积水、菌丝自溶、脱壁、高温圈采用目测或观察镜、显微镜镜检。6检验规则6.1组批以分离时间、方法、培养条件一致的母种为一个组批。以制作同一方法、时间、培养条件的原种、栽培种为一个组批。6.2出场检验每批菌种出场前,按4.2要求制作的菌种逐瓶(支)检验,按4.3、4.4

8、要求进行全项检验,检验合格后并附有合格证的菌种方可出场。6.3判定规则按4.2要求制作的每一瓶菌种,出场检验有一项以上(含一项)未达到4.3、4.4要求的,判定不合格,应按检验结果,计算出不合格数,当每批不合格数>5%时,判该批为不合格。 6.4仲裁供需双方对菌种质量有异议时,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按本标准检验后进行。7标志、标签、包装、贮存、保质期、运输7.1标志、标签7.1.1出售的菌种应贴有标签及合格标记。7.1.2标签应清晰标明菌种名称、级别、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