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400.1-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1部分-菌种

db33- 400.1-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1部分-菌种

ID:29907597

大小:7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4

db33- 400.1-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1部分-菌种_第1页
db33- 400.1-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1部分-菌种_第2页
db33- 400.1-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1部分-菌种_第3页
db33- 400.1-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1部分-菌种_第4页
db33- 400.1-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1部分-菌种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3- 400.1-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1部分-菌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B33/400.1-2003无公害食品竹荪第1部分:菌种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竹荪的母种、原种、栽培种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本部分适用于长裙竹荪菌种生产和销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6388-1986

2、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12728-1991食用菌术语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12728-1991和附录A(规范性附录)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4要求4.1制种要求4.1.1母种(一级种)制作4.1.1.1种菇要求1DB33/400.1-2003种菇由取得母种(一级种)生产许可证单位制作,并应满足下述要求:a)无病虫害,菌蕾整齐、均匀;b)以菌蕾作为分离材料,菌蕾白色至粉红色;c)菌蕾达到八、九分成熟。4.1.1.2培养基采用马铃薯

3、琼脂培养基(PDA)或改良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改良PDA),配方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4.1.1.3培养基制作将去皮马铃薯切片置容器内加水1000mL,煮沸15min,过滤,加入琼脂,补足水至1000mL,继续加热溶解;待琼脂溶解后,加入葡萄糖搅拌,用分装器装入试管中,装量为试管长的1/5,塞上棉塞。置灭菌锅中,在0.15MPa(1.5kg/cm2)压力下灭菌15min,将试管趁热排放在斜面板上自然冷却。4.1.1.4组织分离与纯化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菌蕾其内部菌柄尖端处直径2mm~3mm的组织块,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在2

4、3℃~25℃条件下培养25d~35d,见菌丝长满斜面即进行菌丝纯化。4.1.1.5转管扩繁经出菇鉴定合格的母种,在无菌条件下以1:20进行转管,置23℃~25℃环境中培养,菌丝满管后,供扩制原种用,对暂不使用的母种贴好标签,置5℃~7℃环境中保存,一般扩繁3次~5次。1.1.1原种、栽培种制作1.1.1.1培养基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1.1.1.2装料2DB33/400.1-2003将培养料拌匀,原种装入菌种瓶中,至瓶4/5处,上紧下松,料面压平压实,用符合NY5099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洗净瓶身和瓶

5、口,擦干瓶口后,套好颈圈(套环)用棉塞封口并包扎牛皮纸,或其他能满足正常发菌的材料封口。将培养料拌匀,栽培种装入菌种袋中,至袋4/5处,上紧下松,料面压平压实,用清水洗净袋身和袋口,擦干袋口后,套好颈圈(套环)用棉塞封口并包扎牛皮纸,或其他能满足正常发菌的材料封口。1.1.1.1灭菌在0.15MPa(1.5kg/cm2)压力下灭菌3h。4.1.2.4接种培养料冷却至28℃以下,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每支母种接6瓶~7瓶原种;每瓶原种接45袋~50袋栽培种。4.1.2.5培养培养应符合以下要求:a)培养室事先应经过环境净化,

6、应清洁、干燥、通风、遮光。b)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65%~70%,菌丝长满袋(瓶),约培养39d~42d。4.1.2.6检查接种后10d进行第一次检查,以后每隔10d检查一次,剔除不合格菌种。4.2容器4.2.1母种采用φ18mm×180mm或φ20mm×200mm的玻璃试管。4.2.2原种采用750mL菌种瓶,栽培种采用12cm×24cm高压聚丙烯塑料袋。4.2.3采用棉塞或其它能满足正常发菌要求的材料进行容器封口。3DB33/400.1-20034.3质量要求菌种质量应符合表1要求。表1菌种质

7、量要求项目母种原种、栽培种菌丝状态菌丝白色呈绒毛状,菌丝继发成线状,有分枝,最后密集,由无数纤细的菌丝膨大交错聚集纽结而成菌索。菌丝白色呈绒毛状,菌丝继发成线状,有分枝,最后密集,由无数纤细的菌丝膨大交错聚集纽结而成菌索。害虫无无杂菌无无积水无无菌丝自溶无无原基无无菌皮无无或离瓶(袋)口1/5处上部有脱壁无无发菌程度菌丝占斜面2/3以上菌丝发到底高温圈不作要求无吐黄水无无5试验方法用目测,如目测不能确定的,再进行镜检。6检验规则6.1抽样6.1.1母种、原种逐支逐瓶检查。6.1.2栽培种以同一时间,同一种源,同一制作方

8、法,同一培养条件为一批。按批量的1%随机抽样,但试样数最少不应少于20瓶。6.2合格判定同一样品中,按表1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判该样品不合格。根据栽培种检验结果,计算出样本中的合格数和不合格数。当不合格数≤5%时,判该批为合格;当不合格数4DB33/400.1-2003>5%时,判该批不合格。对不合格批可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后,按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