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88738
大小:4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新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全球分布,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密切,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全球人口的30%有血清学证据证实现症或既往感染HBV。HBV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率和主要基因型不同,而不同流行程度的地区主要的传播模式也不同。HBV为部分双链DNA病毒,其血清学标志物有: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IgM(抗-HBcIgM)和IgG(抗-HBcIgG)。不同标志物在不同的感染阶段出现,具有各自的临床意义。HBV为非细胞
2、毒性病毒,肝脏损伤和病毒控制,及带来的临床结局,均依赖于病毒复制与宿主免疫应答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慢乙肝患者的T细胞应答较弱,在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或抗病毒治疗后有所恢复。然而过度激活的免疫应答可导致爆发性肝炎。慢乙肝自然史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活动期。不同阶段有各自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早期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及长期稳定在低复制期患者预后较好。总体而言,围生期感染HBV的人群中大约40%男性和15%女性将死于肝硬化或者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并减少肝细胞癌发生。目前
3、已有2种干扰素α和5种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两类药物治疗各有优劣。各大指南对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疗程都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推荐。乙肝疫苗的问世和和普及显著减少了慢乙肝的发病率,甚至带来了肝癌发病率的下降。2种干扰素和5种核苷(酸)类药物的相继上市,在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长期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安全、有效的HBV疫苗已于1981年问世,虽然地区间存在差异,广泛的新生儿疫苗接种已经带来发病率的大幅下降,甚至肝癌发病率的下降。然而部分地区疫苗覆盖率不够
4、,受经济条件制约很多感染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因此全球HBV疾病负担仍然沉重。2014年6月19日,TheLancet在线发表了长篇综述,从流行病学、预防、诊断、免疫致病机制、病毒学、自然史、治疗等方面总结了近5年及既往经典的HBV相关研究,旨在以WHO重申要关注病毒性肝炎为契机,提高公众和医务工作者对疾病的认知。概述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毒感染。全球约有20亿人口感染,其中3.5亿为慢性携带者。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HBV感染位居首位,在导致死亡的病因中位列第10(78.6万/年)。基于
5、这些数据,WHO将病毒性肝炎列入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安全有效地预防性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HBV感染,但是如果没有政府、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在提高认识和关注等方面的共同努力,HBV带来的疾病负担将仍然很沉重。流行病学全球大约有30%的人口有血清学证据证实现症或既往感染HBV。2010年肝癌导致死亡的一半与HBV感染相关,而在1990至2010年间,全球与肝癌相关的死亡增加了62%,与肝硬化相关的死亡增加了29%。HBV通过接触感染的血液或者精液传播,主要有三种传播模式。在疾病高流行地区,绝大多数为母婴
6、传播。而在低流行地区,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多位性伴侣者、男同性恋及曾有过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者为HBV感染的高危人群。第三种主要的传播途径为不安全注射、输血或者透析。虽然对血制品的筛选有效减少了输血相关的HBV感染,但在发展中国家这种传播途径仍然较常见。其他可能的HBV传播途径包括:通过感染的医疗、手术或牙科器械传播造成的院内感染、注射针头刺伤、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者捐献器官等。家庭生活、亲密接触或者是在拥挤条件下生活也是可能的危险因素。急性HBV感染的预后与年龄相关:大于95%的新生儿,20-30%的1
7、-5岁儿童及小于5%的成年人会发展为慢性感染。在全球范围内为新生儿接种HBV疫苗使很多地区患病率明显下降(图1)。然而,疫苗的有效率地区差异很大:西太平洋及美国为90%,而南非为56%。图1.主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地理分布和世界各地慢乙肝患病率(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数据改编)因此,世界各国HBV患病率也存在差异:45%的HBV感染者生活在疾病高发地区(患病率≥8%):包括中国、南亚、非洲大部分地区、太平洋岛大部分地区,中东部分地区及亚马逊盆地,这些地区主要是新生儿或儿童时期的感染。得益于新生儿普遍接种疫苗,一些疾
8、病高发国家,如中国,目前的总患病率为7%-8%,有望在今年迈入疾病中流行地区的行列。大于43%的HBV感染者生活在疾病中流行区域(患病率2%-7%):包括中西南亚、东欧、南欧、俄罗斯、中美、南美区域。在这些地区,存在包括新生儿、儿童及成人间多种传播途径。剩下12%感染人口生活在疾病低流行地区(患病率<2%):包括北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