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新人教版

ID:29810697

大小:68.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3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题2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语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3、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流程修改建议一、导入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引出本文,板书课题、作者二、交流资料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2、。2.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三、背景及题解(投影显示)四、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五、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注意下列加横线字词的含义(1)遂至承天寺:(于是、就)(2)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3)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

3、起(4) 怀民亦未寝:(睡觉)(5)盖竹柏影也:原来是(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六、三读课文,走进文本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

4、的感情?【写作背景链接】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写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耻无权的闲客。2.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品析语言方法指导】抓住关键

5、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明确】: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2)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

6、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明确】: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3.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月光虽

7、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七、合作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