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导数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ID:29721277

大小:1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2

导数在不等式中的应用_第1页
导数在不等式中的应用_第2页
导数在不等式中的应用_第3页
导数在不等式中的应用_第4页
导数在不等式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数在不等式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姓名:曹慧娟学号:200725020201指导老师:吴喜摘要:导数知识是高等数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他们在不等式证明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本文探讨了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凸凹性、泰勒公式、导数与积分的结合进行不等式证明的具体方法,结合实际例题总结了综合应用各种方法进行证明的基本思路。关键字:导数不等式证明一、前言从中学到大学,不等式的证明无处不见,方法在逐步积累,也在逐步得到多样化。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是导数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微分中值定理主要有rolle定理、lagrang定理、cauchy定理,导数的应用主要包括:

2、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凸性、泰勒公式等。我们可以根据大力的内容把它们和要证明的不等式有机结合起来,寻找证明中的有效途径。本文拟结合导数知识中的这些内容,通过具体例子来阐述它们在不等式证明中广泛应用,帮助大家对导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与升华。二、应用(一)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定理1:若函数满足:(1)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则在闭区间[a,b]内至少存在一点,使等式成立例1:已知,证明不等式证明思路:由待证不等式建立函数式,运用拉格朗日定理得到等式,再消去证明不等式成立证:当时,不等式中等号成立,即(1)当时,令,

3、则6在区间[a,b]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故存在(a,b)使即(2)由,可使,再乘以得到,再由(2)即得,(3)由(1)、(3)可知当时,有(二)应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定理2:设函数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那么,若在(a,b)内,(或)则函数在[a,b]内单调增加(或减少)。例2:证明不等式,证明思路:由待证不等式建立函数,通过求导应用定理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再由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成立证:现证,。设当时,,且只有时,,因而在上严格递减,则对,有即再证。设。当时,,且仅当时,,因而在上严格递增,则对,6即综合以上得,(三)利用函数的

4、最值证明不等式定理3:如果是函数在某区间上的最大(小)值,则有(或),那么要证不等式(或),只要求函数的最大值不超过0(或最小值不少于0)就可得证例3:证明不等式:证明思路:由待证不等式建立函数,通过导数求出极值并判明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在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从而证明不等式证:设,则令,得唯一驻点又当时,;当时,从而是在上的最大值,即有即所以(四)利用函数的凸性证明不等式定理4:设函数在区间[a,b]上有定义,若对[a,b]上任意两点和正数总有成立,则称为区间[a,b]上的凸函数。例4:对任意实数a,b,有证明思路:根据待证不等式,选择适当的函数,判明其凸凹

5、性,应用定理证明证:设,则且所以在上为凸函数6即有即,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五)利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定理5:若函数满足泰勒定理,则有(其中在与之间)成立,则称此为在处的泰勒公式。例5:若在[0,1]上二次可微,且,证明证明思路:应用泰勒公式就是把所要证的不等式适当变形,把其中的函数用泰勒公式展开,在把展开式右边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推证要证的不等式。证明设,由泰勒公式得,(1)(2)(3)所以=则不等式得证(六)导数与积分的结合证明不等式例6:设,证明:对任何,有6证明思路:由待证不等式构造函数,通过题给条件判断单调性,再构造相应的不等式,引进参数,进行

6、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积分,即可证明不等式证明由知为单调递减函数所以对t>0,,,不等式两边对t从0到积分,即又因所以三、总结通过挖掘导数的有关性质,并把它们应用到不等式的证明中,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导数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有些题目可以一题多解,深层掌握各个知识点的联系,通过比较选用最简方法,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在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拓展解题思路,进行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这几道例题,能够对大家平时的学习有所帮助。参考文献:[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册第三版[M].北京

7、: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6-200[2]钱吉林.数学分析题解精粹第二版[M]武汉:湖北长江集团崇文书局,2009年,236[3]周晓农.导数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J]金筑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107[4]朱家俊.导数知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08年第21卷第3期:110[5]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6]刘玉莲,傅沛仁.数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7]陈文灯.高等数学复习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8]苏化明,潘杰.微积分学中的间接思维[J]

8、数学传播,1996年第31卷第1期:306[9]吉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