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蜀道难巩固提升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蜀道难巩固提升案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574355

大小:458.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蜀道难巩固提升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蜀道难巩固提升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蜀道难巩固提升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蜀道难巩固提升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资源描述:

《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蜀道难巩固提升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蜀道难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鱼凫(fú) 抚膺(yīnɡ) 悲号(hào) 飞湍(tuān)B.喧豗(huī)砯崖(pīng)万壑(hè)咨嗟(jiē)C.崔嵬(wéi)峥嵘(zhēng)扪参(shēn)吮血(yǔn)D.猿猱(róu)石栈(zhàn)萦绕(rào)秦塞(sài)解析:选B。A.“号”应读作háo;C.“吮”应读作shǔn;D.“猱”应读作náo。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B.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离开C.扪参历井

2、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D.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解析:选B。去:距离。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解析:选C。正确的划分应为“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C.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D.朝避猛虎,夕避

3、长蛇解析:选D。D.比喻,A、B、C项是夸张。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 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5.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解析:最精妙的词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其妙处的时候,首先要点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阐述。答案: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泻,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答: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但不管认同哪一种观点,都必须结合文本分析,不可主观臆测。答案:(示例1)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以及未遇友人的失落怅惘之情。(示例

6、2)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淡泊、疏放的风骨。诗人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了诗人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写了道士。(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古风(其十五)李 白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剧辛②方赵至,邹衍③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注】 ①燕昭: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7.这首诗开头四句引用燕昭

7、王招贤纳士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先弄清典故的具体内涵,再根据诗意看诗人引用的意图,通过与现实对比,指出这种表达的效果。答案: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

8、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8.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