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备课资料)

ID:29512589

大小:68.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备课资料)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备课资料)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备课资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备课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作家简介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人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人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

2、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1

3、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2.《故都的秋》赏析追寻深沉——或许也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郁达夫写作《故都的秋》前后思想情绪的主旨。1933年4月,郁达夫由上海移家杭州定居。他的本意,大约是要逃避沪上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高压和白色恐怖,同时也远离文艺界的纷争。写于半年前的小说《迟桂花》,已流露了避世隐居的去意。然而,郁达夫很快就发现,“杭州一隅

4、,也绝不是世外的桃源,这样要捐,那样要税,居民的负担,简直比世界哪一国的首都,都加重了”。当时,中国北方战云密布,继东北沦陷之后,日寇又相继占领了山海关和承德,进而凯觎整个华北乃至全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郁达夫唯有借用自己旧日的诗句来抒写心头的愤懑和无奈:“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或流连诗酒,或徜徉山水,或品茗赏花,或浏览闲书。然而,实际上他生活得并不轻松。一方面,他是一个靠卖文为生的自由职业者,没有别的来源,手停口停

5、;另一方面,一个有责任心的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长期从事进步的、革命的文艺活动的经历,又使得他无法忘情于世事,为换钱度日而敷衍塞责,去写那些媚俗的无聊文字。这样一来,他便常陷入想写的不能写,能写的不能写的创作苦闷之中。1933年8月,他在一首记游诗的诗后写道:“近来生活为左右所夹,颇觉烦闷,精神躯体,都不能自由,创作生活,怕将从此告终矣。”在第二天的日记里,他又这样写道:“想作东西,终不能动笔,当决计离开杭州。”“决计离开杭州”自然只是愤言而已,但如果用这里的“杭州”指代内外夹击,庸碌烦闷的日常生

6、活,则大体上是符合郁达夫彼时彼地的思想情绪的——实际上,《故都的秋》的“抑南扬北”的抒情基调,对于人在南国之秋中只能“混混沌沌”度日的鄙夷,似乎还保留着“决计离开杭州”的余愤。1934年7月,郁达夫在难耐的酷热中“决计离开杭州”(当然只是暂时的),去青岛避暑。八月又转赴北平。好像忽然眼前一亮,一下子发现了寻常巷陌中处处可见的,与中国历史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的“深沉的地方”,一下子走出了“混混沌沌”,于是也就一下子写出了《故都的秋》。我们读《故都的秋》,如果读得细一些,似乎还可以听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

7、的喜不自禁,乃至喜极而泣的深长感喟。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文中的“秋天”“故都”“北方”“南方”“色彩浓”“回味永”等关键词,大约也都不是普通的、单纯的季节概念、地域概念和形容词组,这些“关键词”的背后,也都蕴涵着时代、历史、社会、人生的大课题。从一定的意义上也许可以说,作者所挚爱、所追寻的“故都的秋”,其实正是经过千秋岁月淘洗的,深沉的,清、静、悲凉的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象征。(江锡铨《追寻深沉——<故都的秋>赏析》,见《名作欣赏》2002年5期)郁达夫幼小失怙,家境贫穷,从小就经历过的人生悲苦养成

8、了他忧郁敏感的气质。乃至他在自传中,把自己的降世称为“悲剧的出生”“觉得人生一切都是虚幻,真真实在的只有凄切的孤单”,他似乎天性易于感受落寞颓唐的情调,郁达夫并非是一味经营自己狭小天地的颓废者,他对祖国及中华文化的命运时时以心系之。昔日强大的泱泱大国和辉煌一时的传统文化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步步紧逼,北平的陷落不过迟早的事。《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8月,三年后的8月14日,北平失守,郁达夫不经意中为一座历史名城唱了一曲凄恻的挽歌。此生如寂的人生孤寂感,本来就最容易为萧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