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22083
大小:64.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九年级语文上册《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河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剖析《登泰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三课,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学生已基本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生课前经过充分预习,是完全能读懂的,这也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这篇课文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作者姚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领袖,这篇文章基本贯彻了姚鼐的“义理、考据、词章”三结合的创作理论。因此,
2、学习本文应该从宏观上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文化视野,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二、教学目标描述目标项目目标内容知识目标○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法、句法和文学文化常识,能熟练朗读。○欣赏精彩的写真片断,品味形象而优美的语言。能力目标○学习文章笔法简练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了解姚鼐及“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理论,提高分析评价能力。情感目标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陶冶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疏通全文,加强重点字词句的落实,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理出文章写景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熟读全文。(二)
3、、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简约的语言,体会姚鼐及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的特点,并作出一定的评价。四、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学生特点:(1)、知识能力储备: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还需注重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理解并掌握词类活用,为进一步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阅读不止如此,还需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学文化知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2)、个性心理特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加强,学生渐渐地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高一学生的独立性、
4、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且竞争意识不断加强。教师应加强理论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师生、生生的协作交流。学法: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策略:课堂组织策略:采用渐进分化式,提出问题,逐层展开,分层次教学。学生控制策略:及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完全任务,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正确控制自主学习,达到认知的意义建构为目的。教法:谈话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自身的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明确研究方向,相互学习,集思广益。成果展示法:将小组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化而形成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
5、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热情。检测法: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巩固书本知识,从而更好地分析课文内容。六、教学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解读1、情境导入播放《泰山风光片》的片段,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感受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对泰山的向往。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2、检测反馈事先已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文言常识设置一定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检测分为五部分:文学常识、字词注音、重点字词解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检测时强调
6、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为下面分析课文内容奠定基础。3、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用最精练的语言归纳出文章每一段内容要点,画出登山线路。○2细读课文,领会文章内容精读文章重点段落,体会泰山日出的美景,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3配乐朗读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过程的设置,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为进一步鉴赏课文奠定基础。4、创设问题情景。在完成对课文基本内容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学生结合以往学习经验提出了
7、从几个方面来鉴赏这篇文章,教师帮助梳理,最后确定为本课堂的三大学习主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符合新课程要求。5、汇总交流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协同学习,学生就自己研究的某一问题在专题网站的讨论板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对问题深入全面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思维条理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协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8、6.成果展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间合作,达成共识,形成集中性意见,同学通过学习完成建构,达不成统一意见的,课后可以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