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52829
大小:9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8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出师表我说文本《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妙何在?“忠有《出师表》,孝有《陈情表》”一语道破。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文章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通
2、过质疑问难、相互辩驳等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的“忠”及诸葛亮的时代意义,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3.积累名句,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德育目标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力求当堂成诵。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教学设想1.本文以议论为
3、主,教学时应着重分析本文的议论内容和表达上的条理性。文中诸葛亮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流露出他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教学时应说明这些记叙、议论和抒情所起的作用。2.前面已学过《隆中对》,学生对三国形势和诸葛亮的为人,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旧知识。把《隆中对》和《出师表》联系起来读,既可以从旧课文中得到启发,便于阅读新课文,又可以用新课文中的内容来加深对已经读过的旧课文的理解。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
4、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背景资料;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对联导入新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二.简要复述《隆中对》一文的内容,注意以下要点1.三国形成前的概况。2.诸葛亮的政治主张。3.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三.诠释文题,简介时代背景1
5、.出师,出兵。表,奏议的一种,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所谓“表以陈情”,意思是表要善于用真挚的感情来打动皇帝的心,使皇帝接受他的劝说、要求和主张。“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2.《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
6、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3.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4.关于刘禅:
7、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又因诸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
8、子的真情实感。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要背得抑扬顿挫、事情丰沛,使学生产生激情。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教师提示相关读音,黑板上显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