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19571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中医诊断学讲义 (6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单元 六经辨证 关于六经辨证 东汉·张仲景,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 六经辨证,用来阐述外感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 六经病的传变: 传经: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 直中:病邪直入三阴 合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 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 细目一、太阳病证 一、太阳病提纲 太阳病证指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以恶风寒、脉浮、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太阳病本证 1.太阳中风证 病因:指以风邪为
2、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 病机:卫强营弱。 表现: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为主要表现;或见鼻鸣,干呕。 治法:调和营卫,祛风解肌。 方剂:桂枝汤。 2.太阳伤寒证 病因: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 病机:卫阳被遏,毛窍闭伏。 表现:以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体疼痛、脉浮紧等为主要表现或见气喘。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剂:麻黄汤。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区别 共同点病因病机症状脉象太阳中风外感风寒:发热、头痛、恶风寒、脉浮风邪为主卫强营弱汗出,恶风脉浮缓太阳伤寒寒邪为主卫阳被遏无汗而喘脉浮紧 三、太阳病
3、变证: 1.栀子豉汤证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3.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4.真武汤证 1.栀子豉汤证 病因病机:指发汗吐下后,实邪已去,余热留扰胸膈,出现虚烦不得眠的证候。 临床表现:虚烦不得眠,卧起不安,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恼。 治法:清宣郁热。 代表方剂:栀子豉汤。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病因病机:表证误用汗下,或疾病自然转变后,出现的身热、汗出、气喘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汗出,气喘,咳嗽,咯痰,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宣肺热。 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 3.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病因病机
4、:表证不解,邪热内陷阳明,下迫于肠,出现下利不止、身热汗出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下利不止,身热汗出,气喘,恶寒发热,脉促。 治法:清热止利,表里双解。 代表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 4.真武汤证 病因病机:表证不解,过汗伤阳,肾阳虚衰而导致的阳虚水泛的证候。 临床表现:心悸,头晕,肌肉跳动,震颤,站立不稳,发热。 治法:温阳利水。 代表方剂:真武汤。 栀子豉汤证、麻杏甘石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均属里热实证。 栀子豉汤证:无形邪热郁于胸膈。 麻杏甘石汤证:邪热壅肺。 葛根芩连汤证:以里热为主,挟有表邪,系因热盛于里,邪热下迫
5、大肠。 真武汤证系里虚证,系因少阴阳虚,水气泛滥所致的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沉。 细目二、阳明病证 一、阳明病提纲 阳明病证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主要病机是“胃家实”,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阳明病证又可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是也。 二、阳明病经证—阳明热证 病机:邪热充斥阳明胃经,热邪弥漫全身。 临床表现:身大热,汗大出,烦渴引饮,面赤气粗,心烦,舌苔黄,脉洪大。 特点:大热 大汗 大渴 脉洪大(四大证)
6、 白虎汤、白虎加参汤 白虎汤、白虎加参汤 皆为热盛津伤 区别在于:气津损伤程度 白虎汤:阳明经里实热证,以四大证为特点 白虎加参汤:阳明热证兼气津两伤,其辨证要点是发热、舌上燥而口渴甚、伴见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 三、阳明腑证—阳明实证 病机:邪热内盛,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 表现:日晡潮热、腹满痛、拒按,便秘、甚则神昏谵语,脉沉实等为主要表现。 特点:痞、满、燥、实。 治法: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三承气: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特点证候大承气汤峻下阳明燥热实邪严重内阻,腑
7、气不通,痞满燥实皆俱小承气汤轻下气滞明显,痞满较甚而燥热结聚较轻调胃承气汤缓下燥热实邪初结胃肠,燥热偏亢而痞满不甚,病位偏高 细目三、少阳病证 1.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病机: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3.治则:和解少阳。 4.方剂:小柴胡汤。 三阳病证 3.少阳病 发热特点?脉? 细目四、太阴病证 1.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2.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3.治则:温
8、中健脾,散寒燥湿。 4.方剂:四逆汤或理中汤。 细目五、少阴病证 1.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