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959360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5
《六年级语文下册12伤仲永教案2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伤仲永》课题名称《伤仲永》课型新授中考说明要求能积累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论说文常用的结构和写作技巧。目标设计设计思路1、学生能流畅的朗诵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并能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词义。2.通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3.学生明白本文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伤仲永》一文广为传诵,其中所蕴含的深意,不仅在于它讲述了做学问的道理,更阐明了天下事物的普遍道理。文中插入的蜀鄙二僧的故事,读来生动有趣,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生动的背后,增强了说服力,更深入地阐述了做学问的道理,贵在立志
2、,事在人为。 学生经过了半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基本能够结合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讲的道理。他们接触过较为简短的古文,像这样长篇幅的古文还是第一次遇到。由于文章故事性比较强,但对于开头和结尾部分阐述的道理不能够清楚的感知,对于道理与所举事例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明了。 因此,在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掌握读懂文章的最基本的词语,在读懂读通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蜀鄙二僧故事的理解,明白道理。课堂上注重以自学为主、关注小组交流、加强教师的点拨提升,将感情朗读、理解词句和课文说明的道理作为重难点,展开教学,充分
3、提升语文能力,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蜀鄙之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学法设计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篇课文,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比较容易理解,主要采取朗读、讨论的方法,学生复述故事和翻译来完成课文
4、的学习。课前准备学生: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教师: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过程线问题线活动线课后重构/批注备课【展示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集体展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
5、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
6、”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1、由学生复述以前所讲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导入。2、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教师此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解决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3、完成导学案上的检测题,老师明确答案。4、结合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简介。5、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句子停顿等。学生可在课文中注好停顿标志。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3、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4、在共同解决重点
8、字词的解释后,老师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巩固所学,并再次提问,强化掌握。【合作探究、集体展示】【推荐阅读、拓展延伸】【达标检测、评价反馈】: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