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67060
大小:7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2 伤仲永练习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12伤仲永练习鲁教版五四制1.读准下列字音。邑人()日扳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环谒于邑人()泯然众人矣()卒之为众人()2.解释加粗的字。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③并自为其名()④指物作诗立就()⑤稍稍宾客其父()⑥或以钱币乞之()⑦环谒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⑨泯然众人矣()⑩受之于天()⑾贤于材人远矣()⑿得为众人而已耶()3.辨别以下加粗字的含义。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粗词的意思(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余闻之也/久B.借旁近/与之
2、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父利其然/也6.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政治家、文学家。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
3、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指出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①父导焉________②其诗以……为意________③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④令作诗________2.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3.用“/”划出下句的句中停顿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4.翻译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泯然众人矣。 5.“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 7.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4、8.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伤仲永》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邑人( )环谒( )不能称( )日扳( )泯( )mǐn然( )或以钱币qǐ之(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 即书诗四句( )邑人奇之( )环谒于邑人( )称前时之闻( )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受之天也().泯然众人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父异焉()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5.邑人奇之( )贤于才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
5、三、.翻译下列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意。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名。。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四、用原文填空。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利其然”中“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其具体做法是⑹.。⑼.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五.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
7、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4).文章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作者的意图是什么?(5)结尾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6)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7)全文并没有作者的议论,那么作者哀伤和失望之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4页共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