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醇、酚、醚.doc

第九章 醇、酚、醚.doc

ID:28835820

大小:11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4

第九章 醇、酚、醚.doc_第1页
第九章 醇、酚、醚.doc_第2页
第九章 醇、酚、醚.doc_第3页
第九章 醇、酚、醚.doc_第4页
第九章 醇、酚、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九章 醇、酚、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九章醇、酚、醚【教学重点】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频哪醇的重排反应。【教学基本内容】    醇的结构与分类;醇的制备方法;醇的物理性质(氢键对沸点和水溶性的影响、相对密度、波谱性质);醇的化学性质——醇的酸性和碱性、卤代烃的生成及反应历程(SN1、SN2)和重排反应、与无机酸的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脱水及反应取向、分子间脱水);氧化和脱氢反应。    多元醇的化学性质——高碘酸氧化和四乙酸铅氧化、频哪醇的重排反应。    酚的结构;酚的制备方法;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上的反应(酸性及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成醚和成酯反应、与FeCl3的显色反应)、芳环上的反应(卤代、

2、硝化、磺化、F-C烷基化和F-C酰基化、与甲醛和丙酮的缩合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    醚的结构;醚的制备方法;醚的化学性质——碱性、醚氧键的断裂、环氧乙烷的反应。Ⅰ目的要求从本章开始讨论有机含氧化合物。重要的有机含氧化合物有: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等。本章讨论醇、酚、醚;其他含氧化合物在以后几章中分别讨论。本章将从分析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着手,阐明羟基官能团的特性,认识羟基和烃基相互之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醇酚醚的性质,并介绍一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本章学习的具体要求:1、掌握醇酚醚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上的异同点进行鉴别。2、了解溶解度与

3、分子结构间的关系。3、熟练掌握乙醇、乙醚、苯酚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4、掌握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验与去除方法。5、掌握环醚的特性——开环加成规律。6、了解芳磺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离子交换树脂。7、了解聚乙二醇及聚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8、熟悉各类物质的制备方法,掌握Grignard试剂在合成设计中的应用。本章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卤烃的形成)及消除反应(脱水反应)等,可以和上一章卤烃的化学性质相比较。结合醚的氧化可以进一步了解过氧化物的活泼性;环醚的特性要求掌握三元环醚的开环加成规律。理解酚及各种取代酚的特性及变化规律。充分重视Grignard合成的实用价值。Ⅱ教学内容(一

4、)醇一、概述羟基是醇的官能团醇的分类通常有三种方法,即①伯(1º)、仲(2º)、叔(3º)②饱和醇、不饱和醇及芳醇③一元醇、多元醇。二、醇的性质1、物理性质要理解水溶性、沸点与醇分子结构的关系。2、化学性质⑴醇的酸性和醇金属的生成。醇的酸性比水弱,不能与碱的水溶液作用,只能与碱金属、碱土金属、铝作用放出氢气,并形成醇盐。醇盐遇水则分解成醇和氢氧化物。⑵络合作用醇是极弱的碱,可溶于浓硫酸中生成盐,也可与BF3等络合。低级醇能与氯化钙形成络合物,故不能用氯化钙除去醇中所含的水分。十个碳以下的醇能和橙色的硝酸铈铵生成红色的络合物,在有机分析上鉴别醇,利用此反应原理制成的仪器检验司机是否酒后开车

5、,非常灵敏。(NH4)2[Ce(NO3)6]+2ROHCe(NO3)4[ROH]2+2NH4NO3⑶卤烃的生成酸的催化作用(亲电催化)R-OH+HXR-X+H-OH烯丙醇、苄醇、2º、3º醇按SN1历程;1º醇按SN2历程。某些2º醇1º醇的卤代反应(与HX)往往重排,但与PX3、PX5、SOCl2反应生成原位取代的产物不重排,(SN2)。Lucas试剂(HCl浓+ZnCl2无水)可用于区别伯、仲、叔醇。⑷脱水反应反应温度不同所得产物不同。较高温度下是分子内消除反应脱水生成烯;除乙醇、丙醇之外,几乎都按E1历程,故可能重排,不论不重排或重排之后消除,都遵守扎伊切夫规律。不饱和醇和二元醇脱

6、水时,生成共轭二烯。脱水剂常用H2SO4、Al2O3。较低温度下伯醇是分子间的亲核取代,脱水生成醚(SN2)。H2SO4不同醇分子之间脱水成混合醚。一般因交叉反应而无制备价值;但可用于制备叔(仲)烷基伯烷基醚。H2SO4C6H5CH(OH)C6H5+HOCH2CH2Cl(C6H5)2CH-O-CH2CH2Cl(CH3)3C-OH+HO-CH3(CH3)3C-O-CH3较低温度下伯醇是分子间的亲核取代脱水生成二醚(SN2)。醇的脱水在酸催化下进行,常用H2SO4、H3PO4、对甲苯磺酸等无机、有机酸;也可用BF3等路易斯酸以及硅胶、氧化铝等脱水剂。⑸酯化反应与无机含氧酸作用生成无机酸酯(1

7、ºSN2、3ºSN1)与羧酸反应生成酯(亲核加成取代,参见第十一章)⑹氧化与脱氢(伯醇、仲醇)KMnO4/H+或Na2Cr2O7/H+KMnO4/H+或Na2Cr2O7/H+CrO3-吡啶/CH2Cl2DCC-吡啶-二甲亚砜,三氟乙酸/苯DCC-吡啶-二甲亚砜,三氟乙酸CrO3,吡啶Cu或Cr氧化物,325℃[O][醛]醛[O]酸酮伯醇仲醇Cu或Ag,O2,550℃Cu或Cr氧化物,325℃酸[O]伯醇仲醇叔醇复杂,小分子化合物有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