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38094
大小:2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3
《当代社会是否需要鲁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社会是否需要鲁迅——从“去鲁迅化”引发的思考田思雨(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文章针对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出现鲁迅不具当代价值的怀疑,分别从两个方面来打破怀疑:第一,鲁迅作品中提及的社会问题至今都未能解决,比如青年的迷茫、社会的冷漠、教育的功利化和盲目从众等等;第二,与鲁迅作品相较,鲁迅本身拥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品性,比如他的自省精神、坚持真理抗衡主流的勇敢以及关心平民疾苦的人道主义情怀。基于这两点,文章从学术界对鲁迅的研究现状入手,提出当下社会疏离鲁迅的现象,与当代学界对于鲁迅的研究有的过分神化其形象,有的则
2、一味批判,呈现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僵局有密切关系,刻板化的鲁迅研究将鲁迅思想束于学术界高地,使无法轻易读懂的鲁迅的群众,在鲁迅研究中也不容易了解其人其文,最终催化了当下的“去鲁迅化”风潮。关键词:鲁迅;当代价值;鲁迅研究;“去鲁迅化”;近年来“去鲁迅化”成为了一个新的网络热词。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从2009年起开始逐渐减少鲁迅的作品,部分人认为,鲁迅的作品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而新时期作家的作品更具当下价值,更值得被研读。近来火爆的话剧《大先生》编剧李静在她的文章《该怎么谈你呢,先生》里写道,“先生,我们的后代还能看懂你吗?我周围二十多
3、岁的孩子,他们也有他们的痛苦,这种痛苦与你的不同。你能够理解吗?你们彼此能够理解吗?”她认为鲁迅笔下的时代,孩子的伤痛和现在孩子的伤痛不同,认为失去了追求“生存”的社会背景,在现在这个充满物欲和消费的社会背景,人类的痛苦变了……怀疑人们是否理解鲁迅、需要鲁迅。事实上,鲁迅作品中提到的社会问题至今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未能解决,他所提及的青年的迷茫、社会的冷漠、教育的功利化和群众盲目顺从大流等等现象依然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同时,在学习鲁迅的过程中,鲁迅本身也具有值得学习的品性,比如他时刻反省自我、审视自己的自省精神,在二十世纪文化运动
4、风口浪尖上,抗衡主流封建文化的勇敢以及他不忍世人一同受难、关心平民疾苦的人道主义情怀。但在现代社会上却普遍出现疏远鲁迅、“去鲁迅化”的现象,我认为这和鲁迅研究刻板化以致鲁迅形象的僵化,不断地重复堆叠鲁迅的思想地位有着密切关系,鲁迅思想被束于学术界高地,难以融入群众。一、鲁迅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延续至今二十一世纪随着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当代青年基本不存在“生存”问题,但是与百年前相比,人们的精神却愈发贫乏了。当代社会我们依然需要鲁迅,不能因为时代的更迭就认为鲁迅的思想落伍,思想是和环境相适应的,鲁迅作品在当下仍具有实际价值,他作品中反映
5、的老中国社会的问题,至今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解决,包括以下几点:(一)、青年的迷茫鲁迅文中青年大多是反抗封建势力,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但是也不乏性情冷漠,不闻国事的青年,比如在《藤野先生》中写到的那群看着中国人被杀的影片大呼万岁的留学生;还有守着陈旧规矩,不懂进步的封建社会秩序的“卫士”,比如在《长明灯》中,聚在一起商讨把要吹熄长明灯的“疯子”关起来的方头等人,对于中国青年鲁迅更多是抱着希望看待,但他也在现实中接触的青年身上体会到了失望,比起之前对青年的一味夸赞,鲁迅在《三闲集·自序》中写到“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
6、人。”此时,鲁迅也开始认清,人是复杂的群体,当中不乏有坏的因子,或是有些进步的青年在社会环境压迫下变得麻木,或是有些还沉浸在封建制度编织的美梦中,或是有的还迷茫恍惚不知前路在哪……今天,我们也应该认清,中国大部分青年为着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但仍有部分还在迷茫:害怕成长、逃避责任、拒绝付出。2016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在校生因无力偿还各种网络借贷软件欠下的50余万元跳楼自杀,没有偿还能力,却陷入连环债务,害怕法律制裁选择自杀,一了百了,死亡解脱了他自己,可是他欠下的债务最后还是要让父母或者亲人来兜底。以死逃避责任,当今社会的青年几
7、乎都不愁吃穿,可是一大部分的精神却饥瘦如柴。(二)、社会的冷漠鲁迅作品中常提到人性的冷漠,比如在《祝福》中,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的街坊;在《药》中大老远跑来观赏夏瑜被斩首的看客;在《阿Q正传》中看不到杀头者游街唱戏直叫无趣的城里人等等,鲁迅笔下的看客是可恶的,他们惯用寻乐、找趣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悲剧,当大难临头时又哇哇号啕命运的不公或者是周遭人的不是,却从不将造成危难的原因想到自身上,而这大难临头哭天抢地的一番画面,又被另外一群人的乐趣。人与人之间隔着厚厚的隔膜,无法触摸到真实的面目,而在今天我们大部分的国民依旧冷漠:不敢扶起
8、跌倒的老人,漠视校园暴力的发生,诸如这一类社会冷漠事件的发生,让鲁迅笔下冷漠的人再现,中国人虽经过了时代的变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却愈日增厚,今天我们亲身经历的冷漠比起记录在历史书籍上的冷漠还要彻骨一些。(三)、教育的功利性鲁迅有许多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