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26160
大小:1.56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8-12-13
《传染病学讲义 (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菌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学 病原体为脑膜炎奈瑟菌,属奈瑟菌属,呈卵圆形或肾形,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分群 分为A、B、C、D、29E、W135、X、Y、Z等13个血清群,C群致病性最强,Y群最弱。流脑流行多数由A、B、C群引起,我国以A群为主,但B群感染有上升趋势,C群流行也增多。 A群为主 目前我国流行的脑膜炎双球菌群以下列哪群为主 A.A群 B.B群 C.C群 D.D群 E.E群 『正确答案』A 细菌特点 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及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检出专
2、性需氧,对营养要求较高。 该菌在体外能形成自溶酶,易死亡,对寒冷、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细菌裂解后可释放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 对比---乙脑是人畜共患病 娇气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带菌者和患者,人是唯一宿主,患者易于被发现和隔离,而带菌者不易被发现,因此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重要。 对比:乙脑传染源---猪 流脑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 A.家畜 B.带菌者 C.现症病人 D.恢复期病人 E.病程极期病人 『正确答案』B 2.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借咳嗽、打喷嚏
3、、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对于婴幼儿,也可通过怀抱、喂乳、接吻等密切接触途径传播。 呼吸道:飞沫 对比:乙脑传播途径---蚊叮咬 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日常生活接触 B.蚊虫叮咬 C.呼吸道 D.粪-口 E.体液 『正确答案』C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多见,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高发。 人群感染后60%~70%呈无症状带菌者,绝大多数不治而愈,发病者仅占1%。 感染后对同种菌群可获持久免疫力,非同种菌群间有一定交叉免疫,但
4、不持久。 儿童发病率最高 4.流行特征 本病全年散发,但以冬春季高发。 本病有周期性流行特点,每隔10年左右可有一次较大流行。 对比:乙脑流行特征---夏秋高发 流脑的流行季节是( ) A.全年散发,冬春季高发 B.全年散发,夏秋季高发 C.只有夏秋季节发生 D.只有冬春季节发生 E.全年散发,无高峰 『正确答案』A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0日,平均2~3日。 按病情轻重和临床表现,分为 普通型 暴发型 轻型 慢性败血症型 普通型 约占全部病例的90% 普通型 流脑普通
5、型分期正确的是 A.上呼吸道感染期—脑膜炎期—败血症期—恢复期 B.脑膜炎期—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恢复期 C.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 D.消化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 E.消化道感染期—脑膜炎期—败血症期—恢复期 『正确答案』C 上呼吸道感染期: 多数无症状,部分有咽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鼻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脑膜炎球菌。 类似感冒 败血症期: 一般症状: 起病急骤,突发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烦躁不安,偶有关节痛。 中毒症状
6、 瘀点或瘀斑:最早见于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分布不均,肩、肘、臀等易受压处多见,色泽鲜红,后变为紫红。少数先为淡红色斑丘疹,而后迅速转为瘀点或瘀斑。 病情严重者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出现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疤。 最特征表现——瘀点瘀斑 流脑败血症期特征性的表现是( ) A.高热 B.休克 C.病理征阳性 D.皮肤黏膜瘀斑 E.脑膜刺激征 『正确答案』D 败血症期: 约10%患者出现口唇疱疹。 化验检查: 此期血培养多为阳性,脑脊液可能正常,瘀点涂片
7、检查易找到病原菌。 脑膜炎期 头痛加剧,频繁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惊厥、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 此期特征性表现为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膜刺激征阳性 知识扩展---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作屈颈动作,感觉颈部有无抵抗感。阳性表现为被动屈颈时抵抗力增强。 屈颈--脖子硬 Kernig征: 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先将其一侧髋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将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为阳性。 抬高小腿—疼 Brudzinski征: 被检
8、查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然后做屈颈动作,阳性表现为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 屈颈—腿蜷缩 小结:普通型流脑最核心表现 1.脑膜刺激征 2.瘀点瘀斑 3.儿童常见 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是( ) A.低热、头痛、瘀点 B.高热、循环衰竭、大片瘀癍 C.高热、瘀斑、昏迷、呼吸衰竭 D.高热、头痛、瘀癍、脑膜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