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645784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2
《请结合你的学习,谈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你是如何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请结合你的学习,谈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你是如何组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并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实施哪些评价策略?(字数不少于1000字)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活动教学”的理念作为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中学数学的课堂。而我们的教学,决不能再是封闭式的单纯授受模式,它应该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有助于学生多方面智能发展的体系。探究型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理解并会应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方法,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使每个孩子得到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是教育的必须。经过这
2、次远程培训学习,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些心得。尤其是对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下结合教学谈谈我的做法: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教学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与结论,更应该关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复杂而艰巨的心智劳动,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激发探究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例如,我在上“轴对称”这一节课时,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观察与欣赏”。我借助于实物投影仪,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有中外
3、建筑,包括“东方明珠塔”、F111战斗机、迷你汽车、蝴蝶、剪纸等),请同学们指出这些不同类型物体画面的共同的结构特征,引出主题“对称”,追问:飞机为什么要左右对称呢?“东方明珠塔”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的回答,道出了“对称”体现出的物体的力度和占空间位置的均衡的特征,揭示了“对称”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老师再轻轻一“点”:人类渴望安定,追求和谐,“均衡”也是人类自身的需要,是人类从自然界和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军事、交通、建筑、装璜、娱乐、艺术等各个领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轴对称”,显然是一个很有探究价值而且有趣的
4、课题。这样从“观察”出发,仅用3--4分钟,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最本质的特征的感情都得到了激发,当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这样,既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自然而巧妙地导入新课,效果极佳。二、合理引导,组织探究,解决问题。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对于问题不加于思考,没有注意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的理解。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呢
5、?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老师的画图技能?我在一张夹有双面复写纸的白纸上画了一笔“”,你们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在学生人人睁大眼睛,全力观察的过程中,我打开白纸,抽去复写纸,白纸上呈现出一个心的形象,学生惊叹地叫起来:“一颗心”。对!一颗我们大家皆有的爱心!这颗“心”是怎么画出来的?它的特征是什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你们能为轴对称图形下个定义吗?看看书上是怎么定义的?其中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你能不看书,准确叙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吗?你们想不想、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创作一幅是“轴对称图形”的画面?我事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内夹双面复写纸,学生十分兴奋
6、,动足脑筋,作一次创作,接下来我又利用一分钟在投影仪上当场展示学生许多张很有创意和画图技巧的画面,这样前前后后,5--6分钟学生不但在观察、总结、阅读、作画中深深理解、牢固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这是一种“成功教育”。第三个环节:新旧联系,认识已经接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几何图形。你们想一想,在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几何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在什么位置?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呢?我事先准备好学生可能说出的各种图形的硬纸图片,他们说一个,我往黑板上贴一个,又是3--5分钟,既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
7、及对称轴的概念的理解,又促使了学生进一步了解以往接触过的几何图形性质,还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我还引导学生重点探讨归结了线段和角这两种最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下面学习“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奠下基础。这节课第四个环节是探究“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第五个环节是如何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第六个环节是系统阅读教材,进行课堂小结。回家作业是不用复写纸,利用所学“轴对称”的知识,创作一幅图画。在后面几个环节中,我也还是注重“观察”领先,在“观察”中发现特点,通过思考、论证,知其“所以然”,然后加以灵活运
8、用。我体会到,引导学生观察,是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起点。三、课前安排,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学生对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适应的阶段,探究性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