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传播对中国城市青少年群体亚文化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

韩剧传播对中国城市青少年群体亚文化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

ID:28625462

大小:14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2

韩剧传播对中国城市青少年群体亚文化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_第1页
韩剧传播对中国城市青少年群体亚文化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_第2页
韩剧传播对中国城市青少年群体亚文化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_第3页
韩剧传播对中国城市青少年群体亚文化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_第4页
韩剧传播对中国城市青少年群体亚文化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韩剧传播对中国城市青少年群体亚文化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页眉韩剧传播对我国城市青少年文化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俞凡(本文系2011年度山东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地方电视频道运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J11WG94)作者俞凡系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系讲师作者联系方式: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系,261000电话:15154283005,邮箱:cyatt@sina.com【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大中学生的调查,对十年韩剧热潮对我国青少年在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影响作出了评价,认为韩剧的传播对我国青少年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物质文化的影响要强于精

2、神文化,在精神文化中,与我国现行文化体系接近部分的影响要强于相抵触的部分,并且据此对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韩剧青少年一、研究背景1997年,央视播出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收视率高达4.2%,此后,《蓝色生死恋》、《大长今》等一系列韩剧纷纷登陆中国,屡创收视高峰,在中国形成了长达十年的“韩流”现象。从2007年起,“韩剧热”开始降温。“据国内权威机构调查,2007年韩剧进口额为650万美元,较2006年的977万美元减少了三分之一。……而进入2008年以来,韩剧进口量更是迅速下滑,今年(2008年)总量预计不足2006年的三分之一。”赵晓峰

3、,杨晓东.韩剧凉了[N].齐鲁晚报,2008.5.4A15版这种下滑在近两年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作为我国播出引进剧最重要的电视栏目——央视“海外剧场”,近三年来大力引进来自日本、印度、泰国等地的电视剧,而以往占统治地位的韩剧,则已经难觅踪影。延续十年的“韩剧热”似乎走到了尽头。十年“韩流”一朝冷,似乎到了总结的时候。近年来,对于韩剧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电视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相对于对韩剧的制作方法、管理机制等问题的研究,韩剧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薄弱。首先是数量少,在中国期刊网上以“韩剧”、“韩流”.....页脚.....页眉等为主题词进行检

4、索,可以得到700多篇文章。在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之后,仅有不到20篇涉及这一问题;其次表现在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尤其是有一定针对性的调查报告仅有一篇。由此,我们设计了这次调查,以期通过实际调查数据来考察韩剧对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我们把调查地点选择在了青岛市。青岛是与韩国经济、文化交流比较密切的城市之一,韩国是最早在青岛设立领事馆的国家,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在青韩国企业有5500多家,常住韩国人口有5万余人,加上流动人口,总数超过10万人,占青岛常住人口的5%左右。韩国文化在青岛具有较强的影响。同时,青岛也是环渤海湾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城市人口众多,拥有多

5、所大学和中学。所以,考察韩剧传播对青岛市青少年的影响,应当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意义。同时,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将在校大中学生定位为接受韩剧传播的主力军,所以我们据此将调查对象定位为在校的大学生和高中生。二、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1、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依托社会学与大众传播学中效果研究的相关理论:(1)文化采借理论韩剧在中国的传播属于中国对韩国的一种文化采借现象。社会学中的文化采借理论认为,文化采借大多是相对落后的社会采借发达社会中的先进文化元素,相反的情形十分少见。同时,“在文化采借中,一般的情形是物质文化的采借先于和多于精神文化的采借。物质文化的利用价值比较容易判断,它

6、与本民族的意识形态没有直接的冲突,因而易于被接纳。而精神文化所遇到的情形恰恰相反。一种理论或观念往往打上民族的和阶级的烙印,与其他民族或社会的传统的或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有可能发生冲突,因而它的传播与采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力。”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10-411.创造了“汉江奇迹”的韩国,经济比中国发达。同时,由于韩国历史上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所以其文化中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的烙印,这一点在韩剧当中有相当明显的表现。据此,我们认为,韩剧中所表现的物质文化符号最容易被我国青少年接受,其次是儒家文化符号,而非儒家

7、文化符号则最难被接受。(2)涵化理论美国宾州大学教授格伯纳于1980年提出著名的“涵化”理论,其中心内容是:“.....页脚.....页眉1.电视观众有关社会现实的观念更接近于电视所表述的符号现实,而并非客观现实。电视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2.这种倾向在收看电视时间多的人中间要比在收看电视时间较少的人中间更为明显。”郭中实.涵化理论:电视世界真的影响深远吗?[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58-64涵化理论一经提出,便遭到了诸多质疑。于是,在1980年,格伯纳综合各方面意见,又添加了两个概念:主流化(mainstreaming)(不同社会团

8、体的大量看电视者,其意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