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52838
大小:179.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11
《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分析(必修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分析(必修一)我省我市从今年秋季开始,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高一语文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对于这套新教材,不少教师还较陌生。如何使用好这套教材,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又能切实保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课题。本人学习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照人教版语文教材,对苏教版教材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从宏观整体和微观具体认识、分析、使用好这套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贯穿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三大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注重语
2、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五方面目标:积累·整合----知识、能力的积累与融会贯通,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感受·鉴赏------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整合而形成的语文基本能力。“阅读优秀作
3、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思考·领悟----感受鉴赏基础上的深层次提升、吸收和内化(人文与知识)。“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
4、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应用·拓展------实现在实际生活中的语文应用目的。“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学习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
5、用能力。”发现·创新----更高层次上的目标(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二、掌握语文学科性质特点,整体认识把握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是
6、使用好这套教材的前提。《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课程标准》又指出了它的总体目标:“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苏教版语文教材贯穿了新课改的精神,根据以上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在选文、编排、作业设计、活动安排等方面既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又很有时代特色,贴近青少年学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兴趣,也有利于达到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
7、其主要的特点和要求在教材前的《致同学》及每个专题的开头作了简要说明。在后面的各种练习和活动安排中,也体现出这样的精神和要求,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全面把握,明确要求,从整体宏观上领会五个必修主题的总体目标及各个专题之间的有机联系,创造性地处理利用好教材达到教学目标。要仔细阅读和领会课文及其他的各种“活动体验”、知识短文等材料,领悟编排的用心和目的,在备课和教学中统筹处理。防止片面理解,忽略基础性知识的传授积累和运用练习;防止为活动而活动,忽略活动中所蕴涵的真正目的。三、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