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易错题形成原因与对策.doc

初中数学易错题形成原因与对策.doc

ID:28511056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1

初中数学易错题形成原因与对策.doc_第1页
初中数学易错题形成原因与对策.doc_第2页
初中数学易错题形成原因与对策.doc_第3页
初中数学易错题形成原因与对策.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易错题形成原因与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易错题形成原因与对策翠园中学东晓校区曾泳聪摘要:在初中数学中,通过分析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易错题的成因主要有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审题不清、忽略题目的条件、思维缺乏全面性、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缺乏等等.针对学生以上的常见错误,我们可以从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进行适当的干预.关键字:初中数学易错题成因对策1问题的缘起从命题者的角度来看,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及基本运算、推理以及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常费尽心思设下“陷阱”,解题

2、时稍有不慎,便会中“埋伏”.如分式的运算过程中,学生常常由于违背运算顺序或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而失分,或把分式运算与解方程相混淆,或违背分式的性质随意约分.而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忽略“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这些“陷阱”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缺陷,因此成为了命题者的“嗜好”.如果在教学中能将自己放在命题者的角度来考虑,在教学中抓好典型题的教学,向学生打好“预防针”,防患于未然,便可减少易错点的产生.因此,在学完一个知识点后,让学生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易错点产生的原因,绕过陷阱,把易错点转化为易做点,提高解题的效率,让学生有

3、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数学思想方法不清晰,是导致易错点的产生主要原因.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是正确做题的前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抓好概念的教学,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公式、法则、定理,要注意其成立的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它们的异同,多做练习以加强识别,防止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知识性错误,减少易错点的产生,从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不过关,思维定势或缺乏严谨性也是造成易错点产生的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知

4、道怎样寻找解题方法和途径,从而增强解题的信心,减少易错点的产生.2初中学生常见的易错点举例分析2.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引起的出错运算是数学的基本技能,而进入初中阶段,受小学阶段的运算法则的影响,学生往往注重数值的运算,容易忽略符号的确定,以及对去括号法则掌握理解不牢固,在去括号时如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很多学生只会直接把括号去掉,而忘了变号.在分式方程中涉及去分母时,往往忘记在约分后的分子上加上括号,问题尤为突出.例1:解方程:学生在步骤1去分母时,可能会出现忽视约分后中间符号的变化,错解为:又或者没有注意在第二个分式中添加括号,错解为:做

5、这道题的正确方法应是根据去分母的法则,变化符号,约分后增加分子的括号.因此,对于基本运算法则的掌握必须十分牢固.例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与横纵坐标围成的面积为4,求k的值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常常忽视k的符号,错解为4.这也是由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不牢固,思维定势或缺乏严谨性造成的.由以上两个例子可知,基础知识、概念是数学学习的根基,在教授学生认识和理解基础知识、概念时,我们应在课堂上及时训练,从不同角度反复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课后及时在作业反馈中发现学生薄弱处,加以强化.学生有了牢固的基本知识、概念,数学思维才会有更好的发展.2.2

6、审题不清、遗漏条件而引起出错在解数学题时,有些题目的条件是隐藏着的,要自己去挖掘.而很多学生解题过程中往往重视直接条件,忽略这些隐藏条件,导致答案出错.例3:当x时,分式的值为0解这个题目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要使一个分式的值为0,要求分子为0,所以很快列出式子x2-4=0,解得x=±2.但如果未知数的值使分母为0时,这个分式会没有意义,所以要求x+2≠0,即x≠-2,得出题目的正确答案是x=2.解决分式计算问题时,使得分式有意义检验答案是否合适的关键.例4:当k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要使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要求△>

7、0,即:9-8k>0,从而解得k<.但其有两个实数根说明方程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得隐藏条件.所以正解应为k<且.例5:当k时,方程有实数根此题是上面一题的变式题,区别在于少了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的条件.学生在实际解题时,往往因定势思维,得到如上一题的答案k<且.但当时,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肯定有解,满足题意,所以正解应为k<.2.3思维缺乏全面性而引起出错进入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其中思维全面性更是考察的重点.在初中的题目中,存在着许多有着多种答案的题目,而学生往往不能够考虑不全面,从而错解或者漏解.例6:已

8、知半径为3cm和5cm的两圆相切,则它们的圆心距为?有很学生做这个题目时,在草稿纸上画两圆外切,赶快就得出了结论,圆心距等于两半径的和,所以为8cm.这样一来他就把该问题的另一种情况给忘了,两圆除了外切还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