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doc

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doc

ID:28499271

大小:47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0

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doc_第1页
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doc_第2页
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doc_第3页
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doc_第4页
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品种、性别对肉质性状的影响欧秀琼刘作华钟正泽杨飞云童晓莉(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重庆荣昌402460)摘要:分别选择体重20kg左右的杜×长×大杂交仔猪54头,长×荣杂交仔猪48头,公母各半,分6圈饲养(公猪3圈,母猪3圈)。研究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品种、性别对肉质性状的影响。日粮为玉米-豆粕型,赖氨酸水平在NRC(1998)标准的基础上提高0.15个百分点,消化能为14.2MJ/kg,粗蛋白质含量20~50kg、50~80kg及80~100kg分别为18.01%、15.50%及13.21%。当猪的体重为20kg、35kg、5

2、0kg、80kg及100kg左右时,每个重复各取1头猪进行屠宰,测定肉质性状。结果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肉色评分杜×长×大全期无明显变化,长×荣呈直线上升趋势;pH1值杜×长×大呈直线下降趋势;肌肉失水率杜×长×大及长×荣均有升高的趋势;肌肉水分含量杜×长×大全期无明显变化,长×荣呈直线下降趋势;肌间脂肪含量杜×长×大及长×荣均呈直线上升趋势。不同品种肉质差异明显,肉色评分、肌肉水分含量及肌间脂肪含量均有显著的不同(P<0.05或P<0.01),综合各指标看,长×荣猪肉质优于杜×长×大。性别对肉质性状无明显影响。关键词:品种;性别;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猪从活体动物到猪肉产品的转化

3、涉及到一系列组织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过程,该过程的结果决定了猪的肉质(特别是感官品质)特征(陈代文等,2002)。广义的肉质指肉的感官品质、深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猪肉的感官品质常用pH值、肉色评分、肌肉失水率、肌肉水分含量及肌间脂肪含量等指标进行评定。宰后45分钟胴体pH值是反映肌肉酵解速度和强度的最重要指标。猪肉的色泽主要受肌红蛋白状态的影响。猪屠宰后,刚切开肌肉切面的肌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故呈暗红色,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后,肌红蛋白很快成为氧合肌红蛋白,使肉呈现鲜红色,此为消费者最喜爱的颜色。系水力对肉的外观及嫩度都很重要,失水率是国内常用的间接反映系水力的指标,

4、两者呈直线负相关。一般认为,肌间脂肪含量对猪肉品质影响较大,尤其是嫩度和多汁性。食肉最佳的肌间脂肪含量为2.5~3.0%(Hovenier等,1993)。也有人认为3.5~4.5%的肌间脂肪含量是必需的(Smith等,1972)。人们养猪的目的就是要获得量多又好的猪肉产品,影响猪肉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遗传、营养和饲养、宰前应激及屠宰加工过程等(张克英等,2002)。国内外研究猪肉质影响因素的文献不胜枚举,但有关肉质性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报道却很少见。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典型品种猪杜×长×大及长×荣不同性别不同体重肉质性状的测定,探讨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品种、性别对肉质性

5、状的影响。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设计分别选择体重20kg左右的杜×长×大杂交仔猪54头,长×荣杂交仔猪48头,公母各半,分6圈饲养(公猪3圈,母猪3圈)。试验从20kg开始,100kg结束。1.2试验日粮表1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单位:%、MJ/kg)20~50kg50~80kg80~100kg玉米66.2774.1981.43豆粕26.9020.0013.40大豆油3.072.572.16碳酸钙0.790.660.69磷酸氢钙0.950.800.62食盐0.340.340.34预混料*1.001.001.00赖氨酸0.360.300.29蛋氨酸0.270.110.04苏氨酸0

6、.050.030.03合计100100100营养水平消化能14.214.214.2粗蛋白质18.0115.5013.21钙0.600.500.45磷0.500.450.40有效磷0.310.280.24赖氨酸1.100.900.75蛋氨酸0.550.370.27蛋氨酸+半胱氨酸0.780.570.45苏氨酸0.750.630.53色氨酸0.230.190.15*预混料配方(每公斤全价料):铁100.0mg,锌100.0mg,锰10.0mg,铜10.0mg,硒0.3mg,碘0.5mg,VA2000IU,VD3200IU,VE20IU,VK30.50mg,生物素0.05mg,叶酸0.

7、30mg,可利用尼克酸20.0mg,泛酸20.0mg,核黄素2.5mg,VB12.0mg,VB61.0mg,VB1210.0μg,氯化胆碱1.0g,泰乐菌素30.0mg,抗氧化剂200.0mg。两品种猪试验日粮一致,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赖氨酸水平在NRC(1998)标准的基础上提高0.15个百分点,消化能为14.2MJ/kg,粗蛋白质含量20~50kg、50~80kg及80~100kg分别为18.01%、15.50%及13.21%。各阶段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1.3饲养管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