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代寓言两则》.doc

25.《古代寓言两则》.doc

ID:28484933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0

25.《古代寓言两则》.doc_第1页
25.《古代寓言两则》.doc_第2页
25.《古代寓言两则》.doc_第3页
25.《古代寓言两则》.doc_第4页
25.《古代寓言两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5.《古代寓言两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5.《古代寓言两则》2《古代寓言两则》一、教学目标  本用两教时完成,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⑴ 学会七个生字   ⑵25.《古代寓言两则》2《古代寓言两则》一、教学目标  本用两教时完成,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⑴ 学会七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  2、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初步领悟中所讲的道理。  3、情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对事物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应该遵守客观事实。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

2、论,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三、教学难点  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四、教学准备:五、教学时间:两时六、教学过程第一时一、放导入,激发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  二、整体感知大意  1、先学《矛与盾》:    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的经验,同样也适合初学言的学生。言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还要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因此,老师的范读是十分关键的。)  2、

3、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个性化朗读可以将无声的字变成生活中活泼的语言。教师创操性的编加插图,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人物的个性朗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活跃了言堂!)三、读通语句,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

4、中“之”字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4、把句子意思连起,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1、小组讨论:   ⑴ 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⑵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引导学生回忆、列举生活

5、中的事例,让事实说话,既检验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又有效地引进生活的活水,加深寓意的体会。)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教师没有纠缠于字意词性,支离破碎的让学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自始自终都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读去悟,有效品味语言,培养语感。)  2、练习背诵。(“熟读成诵”,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3、读写生字。六、板书设计          矛与盾      盾之坚:莫能陷誉?    弗能应  

6、    矛之利:无不陷事实求是  前后一致 第二时一、复习导入  1、简述学习《矛与盾》的方法。  2、这节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看看。二、自读,整体感知出示  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讲了一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指读短。(要读通句子)   ⑵ 本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三、细读,理解内容  1、默读,结合注释,理解

7、词句和短内容。  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    译成白话。(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他拿到了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

8、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4、指导朗读。背诵短。(读出买鞋人的可笑。)四、总结  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 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