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研究

ID:28395078

大小: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研究_第1页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研究_第2页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研究_第3页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研究_第4页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研究摘要: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企业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牛存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每位学牛个人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融合工匠精神于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敬业的态度和精神。关键词:高职;工匠精神;方法;专业基础课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一、“工匠精神”的提出背景2

2、016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成为了今年的热点词汇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理念,其产生与发展受到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最终便上升为了国家意志。为了增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识,我们需要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追逐其提出的背景和来源,才能较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合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屮的。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文献数据来源、以“工匠精神”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发现,2008年之前就有关于工匠精神的介绍,但数量较少但

3、基本见于艺术类的期刊。从2010年开始,出于经济驱动的因素影响,有学者提出了关于工匠精神的研究。这个阶段,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全球的经济环境恶劣,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也不例外,陷入了困境。工匠精神开始进入媒体的视野,并被认为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品质的“良药”。2013年开始,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相关研究逐年增长,其显著地体现在国内智能手机行业。2015年5月,中央电视台推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更是让工匠精神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话题。在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因素驱动下,工匠精神进入了2016年的全国两会工作已是水到渠成。二、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高职院校教育,就

4、是以学牛就业为导向的高层次职业准备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特有的人才培?B方案决定了高职教育教学独有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1.冃标的导向性:高职教育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这就需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要求先提炼,再渗透到教学中去,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内容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针对最新的职业标准,把职业岗位所需的融入到相关的教学中去。3•方法的实践性: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强调实践性,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4•评价的多样性:

5、对于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仅停留在学生的掌握程度上,学牛职业道德、就业的质量都是评价高职教育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教育除了应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属性,还应具备职业教育的特性。高职教育更应该强调职业素养的养成,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而职业素养包含两个方面: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当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均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视对职业精神的培养。另外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短,难以在两、三年时间内培养成企业所需的能工巧匠,因此通过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式,为学生毕业后的成长奠定一定的素质基础。三、将工匠精神融合到高职教学中,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去也有人说过,中国不

6、缺“工匠精神”,而是缺少“工匠制度”。其实,制度背后文化的缺失才是缺乏工匠精神的深层次原因。同样,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也不会自发形成的,需要学校、教师的科学引导,使之在实践中显现出来。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需要更多制度的创新。唯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大家才会对号召和激励做出积极反应。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Z间的桥梁,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入门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平时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中,不怕苦,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敷衍、逃避。在平常的技能训练中不能仅仅止于完成了技能任务,更要着眼于完成得漂

7、亮,引导学生不断趋向“工匠精神”。但不能由于工匠精神的浪漫,却掩盖工匠制度的缺失。因此,用规则制度引导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匠精神,是重塑工匠精神的唯一途径。本文从标准和评价制度入手,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采用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牛工匠精神的主阵地(1)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时就要清楚本专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并将其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中,将“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与本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和塑造“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内涵。当然,其屮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带头践

8、行,给学生做榜样,这样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