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301
大小:14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07-18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化学学案教学经验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大家好,首先感谢邓老师和崔老师给我在这里发言机会,我来自于一所普通中学,37中,学案教学法在我区推进了多年,在我们坚持使用学案教学法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体会到了成功,同时,也遇到以一些困惑。在此,我把这几年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阶段使用学案教学法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一、关于学案教学法的基本格式:在学案教学过程中,学案的设计一般要有几个基本格式: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摸底——在新课的学习中,知识摸底是以前一节课的知识复习的面貌出现的,这部分也包括前一节课结
2、束时,老师预留的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内容。③知识回顾(如果是新课,就以新知学习的形式出现),该部分内容为教师前一节课时,预留的预习内容,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④知识过手。以近几届学生易错点以及近几年考试(会考、调研考试、全国各地的模拟考试、高考等)的高频考点以及易错题型为载体,进行课堂实战。⑤知识升华。本部分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典的结论、易错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本部分的关键点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去引导,而不是讲述,只是帮助学生归纳出结论。⑥课后习题(课后习题要
3、注重挖掘教材习题的内涵——比如对教材上的课后作业的适当拓展、对学生实验的适当改进、对实验习题的设计等等)⑦课后预习提纲。对于实验的改进,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高二教材第六章第六节 乙酸 羧酸中演示实验6-11:乙酸乙酯在水、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解,其水解程度只能靠鼻子闻气味来判断,在课堂上老师演示的时候,现象不明显,因此我们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行改进——不用鼻子,而靠眼睛来看。大部分漆均可溶于乙酸乙酯,为方便,可选一些干的油漆膜进行染色,如把一支红漆面的铅笔浸于乙酸乙酯中片刻,即能把液体染成红色,这
4、一类颜料均不溶于水。当然也可以对水层进行染色,具体方法可见下面操作的实例:1).在三支中号试管中分别注入2毫升蒸馏水,再依次分别加入2毫升蒸馏水、2毫升16%硫酸、2毫升20%NaOH溶液。2).在碱液试管中滴加十几滴石蕊溶液,另两支试管各滴加十几滴甲基橙指示剂(对水层进行染色)。3).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乙酸乙酯,振荡后静置,可明显看到有不同颜色的分层。在一烧杯中注入水,置于石棉网上加热,将三支试管插入其中进行水浴加热。加热约5分钟(其间注意振荡),即可明显看到三支试管的水解程度不同。根据颜色
5、的不同还可区别哪一支是碱液,哪一支是酸,哪一支是蒸馏水。二、力争做到教材、学案、例题以及课外资料的无缝衔接。对于学案设计,个人观点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案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知识和例题的梯度,尽量避免在高一阶段,就大规模的演练高考难度甚至超越高考难度的题目,题目难度的跨度不宜太大,应该从教材和近几年高考中挖掘出学案的设计中心,特别围绕历届学生在该章节各知识的易错点,以及高考的高频考点进行设计,也就是以教材为基本骨架,进行授课,不能完全脱离了教材(在
6、高三的总复习中,有经验的老教师,经常会犯脱离教材而单纯依赖复习资料以及学案进行复习的错误2)。我在复习过程中,就严格要求学生手边要有五本化学教材,以及从高一到高三我们使用过的课外资料。当遇到了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知识产生了遗忘,马上师生共同翻看教材,当然,翻看教材并非只是看看书,还要求学生在所翻看处留下蛛丝马迹,换句话说,不光动手,还要动脑,达到手脑并用,增强记忆。再要求学生在学案中,写下教材的章节以及页码。也就是所谓的链接,将来复习的时候,可以教材、资料、学案同步回顾。一、学案的设计中,要有师生的个性
7、。在学案设计中,要预留出师生精彩总结的空间。当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总结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的角色定位,老师在归纳总结中的角色,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只能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思考归纳,我们老师只作适当的补充。从而得出简洁明了并且大家易于记忆的结论。尽量在归纳总结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受总结自我,超越自我的快感。比如:当我们在练习中出现了向溶液种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现象的题目时,就引导学生分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含有Cl-和H+,
8、与Cl-反应出现浑浊的:Ag+,Ag(NH3)2+,与H+反应出现浑浊的有:①SiO32-;②AlO2-;③苯酚钠;④S2O32-;⑤S2-与SO32-混合溶液等;同时,盐酸是电解质溶液,一些胶体如Fe(OH)3、Al(OH)3等胶体,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二、要适当的变通,不要总是按部就班。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课前设计所没有预料到的共通性问题时,这个时候,不能为了完成学案的内容,而置共同性问题而不顾。我们应该先解决掉学生当前问题,再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