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26598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物理课堂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物理课堂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梁光豪广丙来宾市象州县民族中学545800摘要:物理学科强调的是知识获得的过程,物理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从中发现真理,发挥创造思维过程。木文从课堂、习题、实践三个方向入手,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牛.发展创造性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课堂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创造思维素质教育实验教学.1八一1-羼一、刖g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给中小学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学校教育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广大任
2、课老师正在积极应对,逐步摸索出适合于新课程的教学、教研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推广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农村中小学,许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或学校条件的限制,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仍流于形式,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借助头脑中形成的物理规律,通过强化练习达到对概念和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形成所谓的“感性认识一一理解概念一一形成规律一一巩固练习”的模式。木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新课标》倡导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
3、有目的地选择重演与再现内容,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并同化新知识。《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懂得科学思维的程序:“提出问题&nrr;猜想与假设&nrr;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老师要向学生提供探宄和发现规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认真进行探宄,从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对力、热、光、电、声进行研究,而是和学生一起感受探究过程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除教会学生思考外,老师还应融合知识到课堂中,把能力培养0标完成从“纸上谈兵
4、”到“真枪实弹”的飞跃。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同吋,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上,而是把新的知识转化到教学行为中去,深入研究。三、课堂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探宄与措施1.课堂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战场,设计好一堂课很关键的。(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自信。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抛弃课堂上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消除差生的恐惧心理,师生间的交流才能互相启发和补充,依靠师生的智慧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通过尝试,可从每一堂课入手,采用“幵放课堂”的办法,让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促进
5、创造意识的培养。同吋,课堂要做到关爱、宽容和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倾注的真情,对教师的依赖之情会汕然而生,进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扩大心理相容度,达到师生之间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更自信。(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物理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课堂上可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4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更多奋关的物理情境,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思想与方法。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冇了问题就冇了思维的方向和动力。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求
6、知欲,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U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从多范围、多渠道开发、启迪学生,可以利用小实验、故事来完成,也可以利用一些图片、漫画来引入新课,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片,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设计创新实验也可以激励学生的兴趣。(1)循循善诱,精心巧设提出问题的角色转变。《师说》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课堂问题也应由教师提出过渡到由学生提出。首先在教师情境指导下让学生开口,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摆脱思维惰性,克服尽信书本和教师的思维控制;然后引导学生反复深入地思考,诱导学生质
7、疑问题,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开放场所。提出问题其实就是一种创造,哪怕是•一些错误的或是文不对题的疑问,老师也应及吋地表扬和肯定,然后再加以纠正或扭转方向。(2)联系学科知识,活跃创造性思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学科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文理相通、学科相融已是大势所趋。要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与融合,构筑整体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有关生产、生活、社会问题的能力。一是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二是要注重知识在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乃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