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94070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4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化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设问,提高求异思维的能力;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学生设计创造性学习内容,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教学的能力,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当代人才的多种素质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及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应变创新
2、的能力。而应变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为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与独创性提供充分的情景与机会。 一、运用科学设问提高求异思维的能力。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科学而巧妙地设问,有目的地、经常地训练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与逆向思维的能力。如:在演示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基础上,紧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凡是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均要点燃吗?然后再演示白磷自燃的实验,演示
3、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没有点燃的条件下白磷会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金属铁在自然界中也在被缓慢氧化,为什么铁没有燃烧呢?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和研讨。这样,学生便把自燃、缓慢氧化、着火点、燃烧的条件等几个概念同时串联起来进行思考,不仅容易较深入地掌握每个概念的涵义,而且将这些意义相关的概念间的区别以及相应的联系都很好地搞清楚了。在进行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的教学后,精编一些变异、逆向思维的计算讨论。如: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
4、素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此题是个很基本的问题,在学生掌握了这类问题的基础上,展示如下题目供学生讨论,如:46克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中()A.只含有碳和氢B.一定含碳、氢,不含氧c.只含有碳D.一定含碳、氢、氧。此题看起来与前面的问题非常相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很容易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但此题的关键恰恰是需通过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原化合物中有无氧元素,即找出此题与前面的问题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进行同中求异的思维,这样,
5、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分析,克服思维定势,提高求异思维的能力。 二、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其思考问题的特点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死守统一的模式;无一定范围和方向,是开放式的;有标新立异的特点。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这四种非金属氧化物中,有哪一种氧化物具有不同于其它
6、三种的特点?讨论中教师不作具体的指导,只是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并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思考,最后多数学生能发现这四种氧化物都存在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氧化物与众不同的特点还不止一处,学生众说纷纭。如: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其余三种没有;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其余三种没有;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其余三种都是气体……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训练了思维的发散性。又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我在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就指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氢气的方法非常相似,然后启发学生找出二者的不同
7、之处,再进行总结、讲解,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氢气的制法又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制法。经过思考、讨论,使学生自己体验其注意事项可以有不同的方面,不仅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又增加了实验观察能力。再如:在进行物质结构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写出总电子数等于10的各种微粒并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原子的有氖原子;典型的离子有氧离子、氟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等;分子有甲烷、氨气、水、氟化氢等分子。在此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如下练习:按要求写出质子数相同的两种不同的微粒的化学符号:A.同一种元素的原
8、子和离子、B.两种不同的分子、c.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D.两种不同的离子、E.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学生做后回答,通过讨论使学生对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和分子中,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相等且都为中性微粒,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课上通过讨论、分析可以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减少阻滞,能在较短时间内综合表达更多的知识,既活跃了学术空气,增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